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拜登政府涉台認知戰內容與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24-04-25 00:00:48  


 
  同時,俄烏戰爭也增強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利用認知戰加強對華威懾的戰略意圖。2023年9月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召開“與台灣防務合作”聽證會,出台的結論表示,“可信威懾”(credible deterrence)是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核心,美國將完全致力於在言語和行動上加強對台海的威懾,其中既包括加強防務工業基礎、對台安全援助等領域的軍事威懾,也包括尖端技術、認知心理等領域的非傳統軍事威懾。〔2〕可見,作為現代傳播與神經科學等現代技術的結合體,認知戰正成為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強化對華非軍事威懾的重要手段之一。當前,拜登政府在台灣問題上進行的認知戰內容是:以台灣島內、美國國內及國際社會為目標受眾,利用其在全球主流媒體平台、科技聯盟、情報發展等方面的技術優勢,以政論、情報、網絡和智庫報告等方式影響目標受眾,在台灣問題上對華進行信息戰和輿論戰,進而為其對台政策尋求“辯護”,實現認知域“以台制華”目標。例如,2023年9月美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布朗出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其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國一直在將其軍事能力現代化並投資於先進的武器系統,解放軍有能力在整個地區投送軍力並在台灣附近及周邊展開行動,因此為支持台灣有足夠自衛能力,五角大廈已經成立了“高級整合團隊”來尋求途徑加快提供台灣自衛能力,也在通過國際軍事教育、訓練與安全合作等方式協助台灣建設非物質性的能力。〔3〕

  從實踐看,拜登政府涉台認知戰的戰略思維:一是將認知戰作為綜合威懾戰略下“以台制華”的新手段,以獲取國際輿情體系中台灣問題的話語主導權。拜登政府上任以來,為進一步增強對華“競爭力”,其在國家安全層面提出的“綜合威懾”強調跨越軍事和非軍事的“全領域”對華競爭,將包含認知戰在內的非軍事威懾高度拉升至與軍事威懾持平。2022年美國國防部發布的《國防戰略報告》在闡述“綜合威懾”概念的同時強調中長期要改善信息共享和“非動能”(non-kinetic)工具的集成,而認知戰就是通過整合網絡、信息、心理和社會工程等“非動能”戰力,以便在無需物理戰鬥的情況下獲勝。〔4〕台灣問題是當前中美博弈的戰略點,因此認知戰亦成為美國增強“以台制華”策略的重要手段。拜登政府涉台認知戰旨在中美博弈中獲得台灣問題國際敘事的主導權,構建符合美國戰略需要的涉台政策敘事。這一方面是因為基於因應對華競爭戰略下的“以台制華”政策需要,美國需要在原有“一中政策”框架不變的基礎上構築一套符合美國利益的涉台話語論述,為其涉台政策提供有利政策敘事情境;另一方面美國亦試圖採取先入為主的策略,快中國大陸一步掌握國際涉台輿論主導權,進而操縱國際社會對台海問題的“自發認知機制”,獲取國際支持,從而確立其在台灣問題上對華競爭的戰略優勢。二是利用認知戰形塑國際關於台灣問題的“新認知”,為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提供更多的國際支持。拜登上台以來,將台灣視為對華競爭的重要戰略資產,積極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在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上,拜登政府不僅是從實際行動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和事務,而且加強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敘事建構,將台灣問題與全球經濟和安全議題掛鈎,提出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的政治敘事,從而構建國際社會對於台灣問題的“新認知”。顯然,以網絡、信息、心理為手段的認知戰有助於美國操縱台灣問題國際化的敘事傳播和影響國際社會受眾的認知機制,推動國際社會台灣問題“新認知”的出現,從而為美國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提供更多的國際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