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伍曉軍:兩岸鄉村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與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3-01-25 00:08:36  


 
  (四)以情促融,利用共同的民俗信仰文化增進文化認同和國族認同。

  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語言、文字、習俗、符號認同、歷史記憶,情感傾向,價值取向,使兩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體系,這是維繫兩岸關係發展最穩定的基礎。正如有學者指出“台灣的民間信仰、飲食習慣、節日習俗、婚喪嫁娶、祭祀祖先的禮儀等都與閩粵相同。如果把中華文化比作一棵大樹,台灣文化就是這棵大樹的分枝。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才能推動兩岸融合走向深處、落到實處。”

  廣東與台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聯,有良好的融合發展基礎。廣東在2018年開始推動設立海峽兩岸鄉村融合發展試驗區,搭建研究實踐所,開設研究實踐班,以學習交流培訓帶動農業項目的合作,進而增進兩岸同胞情感認同。如:廣東汕尾寶樓村的農民以講客家話為主,該村在台台胞達10多萬。在寶樓村研究實踐所開班活動上,來自台灣的基層民眾聽到親切的客家話和客家山歌,情不自禁地走上台與當地鄉親共同歡唱。並表示:“聽到從小熟唱的客家山歌,心中有的只是兩岸一家人的濃濃親情。”正是這種文化的親情紐帶促進了兩岸鄉村融合。講著一樣的客家話,談著一樣的農耕文化節,鄉情、親情得以加深。兩岸同胞通過不斷深化兩岸鄉村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促進同胞心靈契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