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敵化建構下 兩岸無和平

http://www.CRNTT.com   2022-03-25 00:02:36  


(表格:三種“無政府文化”類型)
 
  由於建構主義認為國家的身份並非來自於天賦,而是在國際交往進程中確定的,這就為動態考察國家形象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溫特認為由國家之間交流和互動,建構而來的“共有理念”可稱之為“無政府文化”,由此可以建構國家的身份。〔9〕溫特指出,並非是體系中所存在的共有觀念或文化促進或阻礙了合作。國家間能否合作,合作能否維持,取決於個體對於自我與他者之間身份關係的確定,身份一旦確定,個體就會自然基於對他者的再現界定自我姿態。一國通過確定“一種獨特的自我對他者的姿態或取向”來決定他們之間的互動方式:是相互威脅、相互競爭,還是相互結盟。

  溫特認為無政府狀態並不是一種單一的邏輯,而是至少存在三種結構:霍布斯結構、洛克結構以及康德結構,在這三種結構中分別是敵人、競爭對手以及朋友的角色在體系中占主導地位。與此相適應,他將“無政府文化”分為三種,分別是: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10〕

  不管是“敵人文化”、“對手文化”還是“朋友文化”,都是在國與國互動中由其他國家在認知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換言之,一國的國家形象是由該國與他國之間建構的“無政府文化”類型所決定的。霍布斯文化塑造的是“敵人形象”,洛克文化塑造的是“競爭者(對手)形象”,而康德文化塑造的則是“朋友形象”。〔11〕(三種“無政府文化”類型,見下表)

  (表格:三種“無政府文化”類型)
  資料來源: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p.259-307.

  依據建構主義行為主體和結構相互建構的邏輯,國家間的無政府文化是行為主體之間實踐互動的結果。假若國家通過活動和交流建構的共有理念是互不承認生存權的敵人,相互之間的國家形象(共有的理念)就會是敵人形象,也就是霍布斯文化。同樣的如果國家建構的共有理念是國家既可以自治、彼此競爭,又不能被消滅,相互之間的國家形象就是對手的形象,也就是洛克文化。如果國家建構的共有理念是國家既有主權,又彼此友好,即相互之間的國家形象就是朋友的形象,也就是康德文化。〔1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