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兩岸雙向交流三十年 黃肇松:要讓人民理解

http://www.CRNTT.com   2021-08-25 00:03:51  


1991年大陸記者首次赴台採訪重要當事人郭偉峰、黃肇松(中)、俞雨霖(左)於2017年11月24日在北京合影。黃肇松時任中國時報總編輯、俞雨霖時任中國時報副總編輯,是大陸記者首次赴台的主要接待者。(中評社 徐夢溪攝)
 
  黃肇松指出:之後我幾乎每年去大陸進行新聞方面的溝通工作,大大小小的,後來擴及到學術、文化活動、甚至一起辦展覽等等,平均一年5次,大約兩、三個月就會有一次,所以若從1990年自起到2008年從《中國時報》退休,後來到“中央社”服務、到世新大學教書,乃至於在《中華日報》服務,直到2020年以前,我赴大陸至少超過100次,去的地方以北京為上,其它去過的地方也不少,像是上海、福建、廣州等等,所以在當代的新聞界人士裡面,從事兩岸新聞交流來講,我應該算是老兵了。

  黃肇松說:這都是從楊尚昆的訪問、郭偉峰、范麗青的來台,以及其後的兩岸接觸,有了更廣闊交流,如今從1991年到今年已經30周年了,這是我記憶中難以磨滅的一個新聞雙向交流的事情,如今說來,可說是“時勢創造交流”。

  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確是所有交流的本錢和底子 

  中評社問:您認為1991年大陸記者到台灣採訪對兩岸新聞交流的重要性為何?

  黃肇松表示:兩岸的事情其實蠻複雜的,交流也不是口頭上講的那麼簡單,因為這裡面很多問題要磋商,要繼續能夠堅持下去,這都不容易,尤其新聞媒體的交流,因為兩岸新聞媒體的制度各有不同,但它的影響都是滿足人民知的權利。比如兩岸在1988年之前,蔣經國在他生命最後的階段,宣布解除戒嚴、廢除報禁、開放老兵回鄉探親,他做的這些決定,當時很多人一開始也不知道要怎麼落實,因為兩岸已經隔絕太久。所以兩岸新聞交流一方面是媒體有這個需要,因為從1988年開放探親開始,可能就給兩岸帶來貿易、投資、通商、通郵、通航等等,這叫“水到渠成”。但每一個階段都要有充分的資訊,充分的瞭解,不然交流隨時可能中斷。加上兩岸的政治關係複雜,台灣是政黨輪替制度,也不知道哪個政黨執政會影響兩岸交流,所以兩岸交流是困難重重的。

  黃肇松舉例:2000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因為民進黨從來沒有跟大陸有過交往的經驗與歷史,所以大家當時很擔心這個交流有變。我的觀察,所幸就是有1991年郭偉峰、范麗青這兩位先行者引發出新聞雙向交流的推動,讓兩岸交流得以持續下去,而新聞交流本身也逐步有進展,從原來“閩獅漁號”事件特別任務的採訪擴展到專題的採訪,再發展到駐點採訪,駐點時間也逐步延長,尤其現在在疫情之下還能堅持下來,這顯示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重要性。

  黃肇松強調:兩岸都不願意因為其他事物的耽擱或者影響而切斷了新聞交流,雖然因為制度的不同,彼此對於媒體的角色、任務有不同的看法,但是透過駐點記者第一手的報道,總是對兩岸資訊的流通,人民知的權利的協助,還是有它基本的功能。

  黃肇松認為:也就是說,兩岸關係的起伏著眼於政經制度的不同,雖然不一直都是康莊大道,它一直有起伏,但是所幸兩岸新聞雙向交流沒有間斷,如果新聞交流斷了,或者受到更大的約束與限制,那麼其他方面的交流即使不中斷也會更困難,所以從這一點來講,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延續、持續跟存在,郭偉峰、范麗青30年前以先行者入台採訪有歷史的重要性,也是兩岸新聞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註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