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十八大後對台和平向融合深化前行

http://www.CRNTT.com   2017-10-17 00:06:31  


 
  “習馬會”翻開兩岸關係歷史性一頁

  2015年11月7日,在島內藍綠結構生變、政局山雨欲來之際,習近平展現格局與決斷,與時任台當局領導人的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是自1949年兩岸政治分立以來,海峽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是兩岸關係歷史上的最大突破,將兩岸交往提升到新的高度,也為兩岸關係發展開闢了新前景。形式上,此次會晤實現了兩岸最高層級互動,為今後雙方的談判協商提供了參照模式,也是雙方就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重大實踐與示範;內容上,“習馬會”集中詮釋了十八大以來大陸對台工作的重心與精粹。

  一是重申“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確認兩岸政治定位安排的規範。當前兩岸政治對立是仍是國共內戰的遺留問題,表現為制度選擇引發的政治對立和統一前雙方政治定位兩組矛盾。“九二共識”在相當程度和範圍內解決了這一矛盾,自形成時就經兩岸有關方面明確的授權認可,後在大陸寫入十八大報告,在台灣則寫入國民黨政綱。“習馬會”上,兩岸最高領導人在世界範圍內進一步共同確認“九二共識”並為其賦予“憲制性解讀空間”,加強了反“獨”促統和國家統一的合法性,昭示了兩岸歸一的終極未來。“習馬會”說明,只要不斷維護和豐富“九二共識”和“一中架構”,兩岸關係就可以突破羈絆,走向政治“深水區”。

  二是在一中原則下,體現大陸對台灣開放、包容和彈性態度。“習馬會”上,兩岸領袖採取“不定位的定位”的“最簡單、最智慧方式”,以具“對等”色彩的“先生”彼此稱呼,這既是基於一中原則和政治分歧尚未解決情況下的務實安排,也是大陸展現原則性與靈活性高度統一,對台灣表示高度的善意、體讓和彈性。因此,“習馬會”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兩岸間長期的“政治難題”,在兩岸關係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同時,“習馬會”也是大陸領導人在兩岸關係上與時俱進、知行合一的體現,展現了領導人的政治高度、戰略自信和在重大關鍵時刻審時度勢、超越分歧的務實、創見與決斷精神。

  三是面向融合發展,構建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框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指向是民生福祉。習近平在“習馬會”中提出,“兩岸同胞應徹底化解兩岸敵意,努力構建穩定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框架”;同時提出“三個有利於”,有機地整合了兩岸同胞的親情福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和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他還多次提到,兩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要“慮善以動,動惟厥時”,彙聚兩岸同胞智慧,積極探索解決之道。會前會後,兩岸兩會經多次商談達成23項協議,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經濟和社會交往機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