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深度專訪:鄭英琴論香港的時代進

http://www.CRNTT.com   2017-06-21 00:16:31  


 
  中評社:不可否認,回歸20年來,香港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包括“港獨”和“本土”思潮的冒起,以及兩地摩擦的加劇等,您怎麼看?

  鄭英琴:近年來,香港社會政治化、政治兩極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本土”思潮和“港獨”冒起,這既有歷史因素,香港自回歸以前就存在“反中”力量,且從未消失;也有新的原因所致,特別是周邊環境的變化以及香港與內地互動的深入所帶來的矛盾。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際權勢的轉移,周邊其他城市迅速崛起,香港一度傲人的經濟地位一下有點黯然失色,經濟優越感的消失加重了人們對現狀的不滿以及對未來的迷茫,使得香港民眾渴望改變、突出自我的氣息越來越濃厚,政治參與的熱情一再高漲,追求本土認知和本土利益的傾向強化。香港社會出現的極端本土思潮或許是反全球化浪潮中的滄海一栗,但問題在於,這種激進傾向並未給社會帶來任何正能量。

  加上香港與內地長期隔離而治,兩地的差異被擱置;長期的擱置使得差異性被固化,一旦受到挑動,這種差異性就激發激進本土思潮的興起,進而異化為分裂主義。近兩年,“港獨”思潮的冒起以及激進行徑的發生,不但擾亂社會正常秩序,還“引進”外來勢力插手香港事務,危害國家和香港的利益,使得國家必須發聲。所幸的是,“港獨”的危害性已然眾所周知,“港獨是沒有出路的”亦是社會共識。作為一個法治社會,如何從法制層面徹底遏制“港獨”思潮,防止其進一步妨害社會的正常發展,值得重視和思考。

  回歸以後,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合作不斷密切,兩地經濟互惠,但也出現了不少社會問題,如奶粉問題、“雙非”問題等。香港甚至出現了各種反內地的聲音,“反內地”、“去中國化”等民粹主義泛起,兩地民眾的感情多少都有點受傷。

  其實我們看到,內地各省市之間的人員流動頻繁,也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摩擦;但在香港,這種兩地之間的人員往來卻受到排斥,這與香港本身的空間有限有一定關係,但更深層次上是兩地理念層面的碰撞——香港民眾的國民身份認同問題未解決,導致其把自己與內地其他省市過於區分。

  此外,由於兩地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兩地在生活理念、文化思維等方面存在差異,互動過程中的摩擦難以完全避免。或許如俗話所言,“距離才能產生美”吧;但其實,只有交流才有互相了解,只有相互了解了才可能增進情感。現在的兩地交流在某種程度上還是過於單向了,內地民眾赴香港旅遊、購物的較多;而香港民眾、特別是香港青年對大陸的發展情況缺乏必要的了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