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深度專訪:田飛龍縱論香港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7-05-29 00:15:46  


 
  回歸日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遊行示威和政治對抗

  中評社:7月1日即將到來,您認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田飛龍:今年7月1日非常特殊,既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紀念日以及特首宣誓就職日,也是香港反對派的民主大遊行節日,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遊行示威和政治對抗。黃之峰在近期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揚言在7月1日搞更大抗爭,不一定是虛張聲勢,因為反對派需要在這一時刻刷存在感,但由於這是國家性的慶典時刻,也是香港人矚目和參與的重大儀式,反對派究竟希望以及是否敢於搞太大動作,不好猜測與把握。

  為此,安保措施顯然需要升級,香港與內地之間就慶典細節的合作及共同反應機制需要周全預案及操練。

  當然,更重要的是,7月1日是“一國兩制”在港時間的“中期節點”,國家領導人的主旨演講需要對香港未來發展給出信心和期待,需要對香港民主化重申承諾及積極態度,需要給出支持香港的具體政策禮包與行動計劃說明。
  
  中評社:假設反對派不阻撓,也沒有出現“港獨”“本土”的極端思想,甚至沒有發生佔中、旺角暴亂這類暴力事件,而是一心一意地搞民生發展和經濟建設,今時今日的香港可能發展成怎麼樣?

  田飛龍:歷史不可以假設,意味每一個發生的事件都是歷史進步的奠基石。

  就香港政治而言,不發生政治反對運動而一心一意謀發展是不可能的,我們不能簡單以內地的政府主導下的發展主義模式與思維套用到香港身上。我們要尊重兩制的香港一制對於自身發展議題與價值重心的判斷和堅守。

  反對政治的焦點議題是民主化和“港獨”,前者可以說體制內的抗爭,後者則屬於嚴格的激進革命。回歸20年,香港是先進行體制內民主化運動,之後經由“佔中”而逐步逸出法治軌道而訴求“港獨分離”。這些政治對抗是香港之歷史觀、人口構成、政治生態及兩制深層次政治精神衝突之複雜演變的結果。

  發展不僅僅有經濟維度,經濟發展也不是全部。對於香港而言,在經濟充分發展的條件下,政治發展可能構成更有吸引力和值得追求的公共價值。如果沒有對抗,香港經濟固然可能更好一些,可是一個社會的發展是綜合性與多維度的,香港在發展階段上領先於內地,所以不能簡單以內地價值序列平視香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