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執政 兩岸關係結構性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6-11-15 00:07:29  


 
  大陸方面對現狀的論述最為清晰:兩岸現狀在本質上是一個中國,主權統一。國台辦聲明指出:“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美國方面對現狀無清晰論述,但它為現狀下了明確的定語,表述為“我們定義的現狀”(status quo as we define it)。那麼什麼是美國的定義,可以從美國台海政策的依據中分析。美國長期以來宣示以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與台灣關係法》為其制定和實施台海政策的依據。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國一再聲稱,對中國的“一個中國”立場使用的詞彙是“認知”(acknowledge),而非更為正式的“承認”(recognize)或者“接受”(accept)。而《與台灣關係法》的立法依據則是《三藩市和約》,所以客觀的說,美國官方是把“台灣地位未定論”作為現狀本質的。

  比較蔡英文、大陸和美國對現狀本質的論述。首先,如上文所述,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憲法’架構”的一中意涵已經不強,而蔡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則與此意涵相去甚遠,蔡對現狀的本質認識與大陸沒有共同的聯結點,因此未來大陸和民進黨要在本質問題上取得共識可能性非常低。其次,蔡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暗示其民主性,並且與一中意涵保持距離但又不具有顛覆“憲政體制”的革命性,這與美國的“未定論”立場中包含的住民權利,不接受但認知一個中國立場又較為相近,因此蔡以“憲政體制”這一對現狀的本質性認識與美國達成妥協。最後,“憲政體制”是“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其宣示的穩定性,與大多數選民,尤其中間選民對維持現狀也就是上文論述的維持非戰狀態的偏好也能接近,這是蔡英文兩岸政策的最大依恃。

  2)“現狀”的共同政治基礎不復存在

  現狀是政策制定的客觀依據,同時也是政策實施的結果,因此維持現狀的基礎事實上也包含著制定和實施兩岸政策的基礎。前文所論的現狀的本質是原則性的,而這裡所論的現狀的基礎則是政治性的、妥協性的。國台辦對現狀的論述是“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雖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2008年以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關係實現了和平發展”。該論述的前半段,“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雖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是前文提到的對現狀本質的論述。後半段“2008年以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關係實現了和平發展”,則是對現狀基礎的論述——兩岸2008年至今的當前現狀,其基礎是“九二共識”。國民黨方面則宣示,兩岸現狀的基礎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且馬英九亦強調現狀是2015年的現狀,也就是7年多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構成的現狀。比較國共兩黨各自宣示的現狀基礎,一方面在政治性上有一定共識,雖然大陸側重“九二共識”中的“一個中國”,而國民黨側重“九二共識”中的“各自表述”,但也包含有“一個中國”意涵;另一方面,在現狀的時間範疇上高度一致,兩黨均認可所謂“現狀”是2008年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構成的現狀。因此,“九二共識”具有政治性和妥協性,是國共兩黨所取得的艱難的平衡點,在國民黨執政條件下,也是兩岸現狀的平衡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