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蔡英文執政 “邦交”能穩定嗎?

http://www.CRNTT.com   2016-04-28 00:14:08  


 
  (一)既中心又邊緣的雙重定位 

  從台灣所有“邦交國”的整體架構來看,拉美“邦交國”在其中佔據著中心位置,這不僅因為在拉美的“邦交國”數量最為密集,而且與這些國家的“建交”時間也最為久遠。例如,早在1911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時,巴拿馬就與其建立了“外交”關係。②而尼加拉瓜、危地馬拉等國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則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後來蔣介石政權逃亡台灣後,這些國家並沒有放棄與所謂“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並一直延續至今。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台灣輿論才普遍認為,“台灣進不了世界衛生大會,日子還是照樣過。可是,失去了拉美,社會的挫折與不安就會接踵而至”。③

  但從台灣整個的對外關係佈局來觀察,拉美的“邦交國”在其中則只是佔據著相對邊緣的位置。因為蔡英文對於台灣整體的對外關係定位是“親美、媚日、抗陸”,也就是優先處理好與美國和日本的關係才是蔡英文考慮的重心,而對於拉美以及其他地區的“邦交國”,只要能夠維持住現有的數量和態勢,就基本已經達到目的。因而蔡英文不會將主要的對外資源和精力都投放到拉美的“邦交國”上面。④

  (二)既“固邦”又“拓邦”的“烽火”戰術

  在馬英九之前的兩蔣、李登輝和陳水扁時期,台灣當局為了拓展國際活動空間,一直都在全力與大陸對抗,竭力在拉美尋求建立新的“邦交國”。但馬英九上台以來,力圖革故鼎新,主動放棄這一傳統做法,提出“外交休兵”戰術,即不再與大陸激烈對抗,互挖牆角,也不尋求建立新的“邦交國”,當然也不會放棄與原有“邦交國”的“外交”關係。馬英九的這一做法,被譽為是台灣對外關係史上“最重大的外交轉折”。

  但蔡英文上台後,有可能放棄馬英九的“外交休兵”戰術,轉而重新啟用陳水扁時期的“烽火”戰術和“攻防”戰術,不但力圖鞏固住已有的“邦交國”數量,還試圖挖大陸的牆角,通過金錢援助等方式與中國大陸爭搶“邦交國”。在陳水扁時期,兩岸在拉美的“外交爭奪戰”異常激烈,不但兩岸學者多有探討,美國部分學者對此也高度關注。⑤由於蔡英文上台後將會採用既“固邦”又“拓邦”的戰術,迫使大陸也只能隨之起舞,兩岸有可能在拉美地區以及其他地區再次展開激烈角逐,其對抗程度可能不會亞於陳水扁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