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穩健創新化解“不可能三角”

http://www.CRNTT.com   2013-10-25 08:53:59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訊/國際經濟學中存在著“不可能三角”,即在貨幣政策獨立性、資本項目管制和固定匯率制這三大政策目標中,政府只能取其二而捨棄第三個政策目標。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文章稱,在中國的經濟運行實踐中,似乎也存在著類似的“不可能三角”,即政府很難同時達到穩增長、控通脹和調結構這三大目標。在追求較快增長和較低通脹時,結構調整的進程將相對遲緩;在追求較快增長和大力推進結構改革時,則容易陷入通脹或通縮;在追求較低通脹和較快結構改革時,則增長容易大起大落。

  如何化解這樣的困局?一些國際組織和機構給中國的藥方是“臨時性硬著陸”,即對中國宏觀經濟不刺激和去杠杆的同時,全面加速結構轉型,容忍經濟增速的大幅下滑。

  文章認為,中國並不需要此類和休克療法接近的做法,中國依然存在著較大潛力和穩健的政策可能,來破解這一“不可能三角”。

  第一,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已明顯收斂。中國經濟增長持續失速有兩種原因,一是中國經濟體量已是全球第二,而2009年、2010年的增速帶有明顯的過熱傾向,增速下行是自然和理性的。今後數十年,中國經濟體量和質量仍將導致自然增長率的持續緩慢下行。另一種原因則是宏觀刺激政策的持續退出,導致了增速的周期性下行。應對次貸危機的刺激措施得失參半,宏觀政策從刺激轉向中性已持續至今3年有餘,由此帶來的周期性下行壓力,目前大致釋放完畢。

  在未來的5—8年,中國經濟自身的韌性和政府調控的回旋餘地,可使經濟增長穩定在7%—8%的區間。“臨時硬著陸”容易在摧毀信心後形成一盤散沙,導致“著陸容易起飛難”。

  第二,維持中國經濟增長的正能量和斡旋餘地相當大。毋庸置疑,未來中國經濟的命運系於改革,同時改革開放仍有很大空間。例如從政府到居民手中的巨額儲蓄,使我們有能力為局部的激進改革埋單。例如在中國,深化要素市場體系改革、優化要素配置餘地頗大。例如產業升級,次貸危機後美國的結構調整是很好的參考系;例如人口紅利,不能忽視的是,僅從水稻和小麥等糧食生產上逐步剝離出來的富餘勞動力就有1.5億人。這些從悲觀面看是問題,從樂觀面看則是潛力。改革開放30多年積累下來的正能量,使中國如同二戰後的美國,具備了有條不紊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雄厚基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