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鄭劍:兩岸認同與互信 仍遠遠不夠

http://www.CRNTT.com   2013-07-21 00:25:12  


 
  第五是外力挑撥離間。從台灣問題的產生、發展、演變歷史看,每當島內局勢與兩岸關係出現大的變動時,都或多或少有外力的影子,而不願看到兩岸關係走得“過快”、“過近”,則是當下一些對台灣有重大影響的國家的基本政策考量。6月2日,美國外交學會國際問題研究員萬斯.瑟丘克在《華盛頓郵報》網站公開撰文聲稱,兩岸統一對美日不利,因為兩岸統一將導致中國放手對付其他周邊國家,影響到受保護的亞洲國家對美國信任。而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目前問題的關鍵倒不是外部勢力的覬覦,而是島內親外勢力在制定有關政策時,往往自覺不自覺地把涉外關係置於兩岸關係之上,為維持涉外關係不惜犧牲兩岸關係,既暴露了其認同傾向,更傷害著兩岸互信。近年來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利用領土主權問題挑動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釣魚島、南海主權權益爭端再起。兩岸雙方如何看待美國的新戰略、互相以何種關係面對美國的新挑戰、決定以何種戰略策略應對美國的新進攻,對今後兩岸認同與互信關係的發展,幹系極大。種種跡象表明,兩岸關係已經走到了進一步演變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固然大勢底定,但能否順利前行,全在領導人和決策層一念之間。

          破解兩岸認同與互信難題的思考

  上述分析表明,兩岸認同與互信的強化與弱化,既受到各類客觀因素的影響,更有主觀因素在起作用。解決認同與互信問題,需要兩岸雙方共同努力,而非單方面讓步與釋出善意。在這裡,廣大民眾固然是最終的裁判,但民眾的思想不同時期往往受到不同主張領導者的巨大影響,民眾時刻被引導,民眾也需要思想引導,破解兩岸認同與互信難題,當權派,無論是執政者還是有社會影響力的人士及各類勢力,肩負著首要的責任。

  一是領導人要有民族情懷。領導人,包括決策層,要超越“治權”範圍,站在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立場上,處理涉及兩岸的各類問題。以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為尺度,權衡利弊,作出決策。在這裡,最容易陷入誤區、最可能傷及兩岸認同與互信的舉動,就是敵我不分,把對岸當敵人;挾洋自重,利用外國對付對岸或利用外國與對岸的矛盾漁一時、一地、一黨、一己之利。與日本簽所謂“漁業協議”,還要驅逐大陸漁船;明明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還竟然想著援日本先例與菲律賓簽“漁業協議”,畫地為牢,這是開倒車的行為。這樣的舉措目光短淺、急功近利、貽害民族、得不酬失。台灣固然小,但它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台灣;大陸固然大,但在涉及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問題上,是堅持原則、不會絲毫退讓的。當前複雜的內外形勢下,兩岸任何一方都不應有控制彼此關係節奏、距離、深度、廣度的思考,這是目光狹窄、戰略短視、思想媚外、行動瞻前顧後的表現,最終必然經不起人民的掃視和歷史老人的公正評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