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朝鮮為何退出停戰協定

http://www.CRNTT.com   2013-03-16 10:34:28  


 
  但毛澤東主張把戰爭堅持下去,直到對方讓步為止

  金日成建議中方在戰俘問題上做出讓步並爭取簽訂停戰協定,還直接向毛澤東表示出“不願繼續進行戰爭”的意見。毛澤東在回電中竭力向金日成說明,戰爭繼續下去,固然會給朝鮮人民和志願軍帶來進一步的損失,但中朝人民也“在戰爭中加強了自己的實力,鼓舞著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去反對侵略戰爭,並推動著全世界保衛和平運動的發展”。戰爭把美國的主要力量吸引在東方並不斷蒙受損失,使蘇聯的建設和世界民族革命運動得到發展,“這將意味著延緩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並表示中國將“竭盡全力保證朝鮮人民渡過難關”。 

  毛澤東補充說,中國的這一建議和方針,金日成雖然表示接受中國的意見,但他與蘇聯大使談話時還是堅持:“我們必須堅決力爭盡快簽訂停戰協定、實現停火和根據日內瓦公約交換所有戰俘。這些要求會得到所有愛好和平的人民支持,並使我們從被動的局面中擺脫出來。”由於蘇聯提供的大規模及時援助,1953年初,中國在朝鮮戰場的軍事實力,無論是兵力、裝備、訓練、工事和交通,還是彈藥和糧食儲備,都處於開戰以來的最佳狀態。毛澤東認為只要條件有利就把戰爭堅持下去,直到對方讓步為止。

  美國不想再戰,蘇聯亦改變立場要求中國放棄“全部遣返戰俘”,以政治讓步求得盡快停戰

  在停戰談判過程中,斯大林一直支持中國採取的強硬策略,贊同毛澤東堅持強硬立場。但1953年初斯大林死後,蘇聯領導層便開始拋棄此前斯大林對朝鮮戰爭所採取的方針。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斯大晚年對內對外所採取的強硬政策,讓蘇聯處於極度緊張的狀態之中,甚至連莫洛托夫和貝利亞這樣長期追隨斯大林左右的核心人物,也感到自己的地位和生命受到威脅。因此,蘇聯領導層在斯大林死後力求尋求改變,首當其衝無疑是對朝鮮戰爭的立場。 

  1953年2月22日,克拉克曾致信金日成和彭德懷,要求交換重傷重病戰俘。但是中朝雙方未作回覆。此時,美國通過朝鮮戰爭已經達到簽訂對日和約等一系列政治目標了,就不想再打,可是中方並不願意停戰。1953年3月19日,蘇聯致信中朝指示“對克拉克將軍2月22日就交換傷病戰俘問題發出的呼籲給予肯定的回覆”;“談判中應建議所有堅決要求遣返的戰俘立即被遣返,其餘的戰俘則交給中立國,從而保證公正地解決遣返戰俘問題。”與此同時,向正在出席聯合國大會的蘇聯代表團的發出指令,明確地表達了蘇聯主動做出讓步的立場,並特別要求外交部長維辛斯基與波蘭代表團商議,在波蘭提案中談到朝鮮問題的地方進行修改:删去原提案中關於全部遣返戰俘的內容,而代之以“立即恢復雙邊停戰談判,既著眼於全力就交換傷病戰俘問題達成協議,也著眼於全力就整個戰俘問題達成協議,從而全面消除妨礙結束朝鮮戰爭的障礙”。實際上,蘇聯要求中國放棄“全部遣返”戰俘的原則,以政治讓步求得盡快停戰。

  最終毛澤東接受蘇方的提議

  周恩來將信得內容轉達毛澤東,毛澤東表示同意蘇方的提議。毛澤東沒有進行過多的解釋,只是說:“這實際上即是去年9月上旬我們向謝明諾夫同志所提三個方案中的一個方案”,“後來因美國在板門店採取橫蠻態度,這個方案未能提出。現在提出這個方案是適合時機的。惟我方聲明中應將俘虜分為達成協議者和未達成協議者,而不稱為願回家者和不願回家者,以免和我們歷來反對所謂‘自願遣返’原則相衝突。具體步驟待你回來酌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