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社會、行政體制改革與中國的經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12-12-18 10:03:56  


 
  中國如果不能像東亞其他經濟體那樣,通過社會制度建設,在保證社會穩定的同時繼續推動經濟的發展,中國就會面臨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從人均國民所得來說,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中國社會的各方面也一直在討論中國是否也會出現此陷阱。從經濟上說,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主要是要建立內需社會。

  但內需社會的建設不僅關乎於經濟,還有兩個方面的關鍵因素。一是在於社會政策方面的突破,二是勞動收入的持續增長。無論是歐洲還是東亞經濟體,內需社會都是依賴這兩個要素建立起來的。而這兩方因素的發展,必然造就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的形成。實際上,內需社會和中產階級社會是兩個可以互相替換的概念。

  再者,社會體制和社會政策的確立也有助於基本社會公平的實現。社會公平對經濟增長的意義很明顯,但往往被忽視。社會不公平不僅會影響到社會穩定,而且更會影響到社會的精神層面,也就是職業倫理。社會的不公平和低職業倫理往往是同時存在的。通過提供公共服務來保證社會公平是政府的責任。

  在這方面,中國面臨的局勢非常嚴峻。例如教育。因為教育資源在社會各個群體之間的分配高度不均,中國社會呈現出封閉性。在名校,具有農村背景的學生越來越少。即使他們學業優秀,也往往缺少經濟資源而不能進入大學。保持社會的流動性是實現社會公平最重要的方面。當然,這不僅僅是教育,各個領域都是如此,包括國有企業、政府等等。還有一個例子, 兩億多農民工目前還很難享受居住地的社會服務。如何保持社會的開放性,也是社會政策的一部分。

  同時,社會體制和社會政策的確立還必須考慮到效率。社會政策需要大量的財政投入;但並不能簡單地認為,錢越多,公共服務就越好。在很多時候,人們所面臨的往往不是錢的多少,而是錢如何用的問題。簡單的投入不僅不能促成體制的改善,反而會導致體制的衰敗。在表現在各個方面。例如教育領域。這麼多年來,因為沒有把重點放在教育和科研體制的改革上,而是放在財政投入上,這個領域已經出現了大規模、大面積的腐敗。

  2012年教育經費將達到兩萬億元,而申請審批這些經費的過程,往往出現腐敗。投入越大,腐敗越嚴重。又如公共住房。作為重要的社會產品,公共住房在幾年來得到了重視。但大部分公共住房設在交通和生活不便的郊區,並且聚集了大量的低下層社會群體,尤其是窮人。這個模式如果不能加以改變,公共住房模式可以演變成為歐洲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已經失敗了的模式,即“貧民窟”模式。要實現可持續的和健康的發展,社會政策必須注重這些細節。

  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並不難理解。經濟改革就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從計劃導向轉型到市場導向。從管理的角度來看,計劃經濟實際上就是一種行政經濟。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一直就伴隨著行政體制改革。

  到目前為止,行政體制改革已經走過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圍繞著政府向企業分權。第二步是企業的公司化和法人化。這些改革就是為了減少政府的干預,強化市場的作用。這兩方面都有進展,但還必須深化。近年來,行政體制改革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就是建立大部制的改革。這方面的改革空間更大。很多人對大部制並不理解,把此狹義地理解成為政府功能和責任的整合。實際上,大部制的核心就是政府的轉型。從政府和企業的關係來看,大部制就是要建立監管制度,政府從對企業的直接管理,轉型成為對企業的監管,也就是規制型政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