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 |
北京專家:九二共識廿周年回顧與反思 | |
http://www.CRNTT.com 2012-07-31 00:22:29 |
(四)綠營人士以“92共識”是“國共共識”、兩岸對“一中各表”沒有共識、2000年才有“92共識”的提法等為由,試圖否認它的存在及其正當性,並提出要以“05共識”、“96共識”乃至“台灣共識”等取代“92共識”,這均是不能成立的。 首先,“92共識”是由兩岸官方正式授權團體達成的,而非國共黨對黨談判達成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應把兩岸兩會達成的共識與政黨共識混為一談。2005年“胡連會”達成的“五項共同願景”,可以說是政黨共識(因政治體制原因,中共可以代表政府),因為彼時國民黨是在野黨,並不代表台灣的公權力;但2008年國民黨以大比例獲勝重新成為執政黨,兩黨的共識就有了兩岸共識的意義,因為獲得選民的授權,完全執政完全負責本來就是西方式政黨政治的常態。 其次,兩岸確實在1990年代曾為“一中各表”爭論過,但如前所述,這與時空的局限性和認識的局限性有關,隨著實踐的深入和形勢的變化,可以說國共兩黨在此問題上早就有新的認識和感悟,2000年起即已停止爭論,2005年進一步達成“堅持92共識、反對台獨、促進和平發展”的新共識,(注22)2008年後兩岸共識進一步擴大,如今更在“兩岸一中”上產生新交集;在此背景下,民進黨仍拿過去的事情說事,實在沒有意義。至於2000年才有“92共識”的提法,並不能說明“92共識”不存在,只能說概括成這個名詞的時間稍微長了一些而已,在歷史上這種情況並不罕見。 再次,“05共識”、“96共識”和“台灣共識”均為民進黨一廂情願。2008年謝長廷等,提出可以2005年兩岸推動節日包機直航的模式作為“05共識”,在此基礎上展開兩岸互動,此說隨即被大陸台辦發言人所駁斥(注23);2010年呂秀蓮提出應以1996年台灣首次直選領導人來凝聚“96共識”,以此對抗“92共識”,(注24)但迄今為止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響應者寥寥;至於蔡英文在參加2012年大選過程中提出的“台灣共識”,因未能通過選戰的檢驗而不值再提了。凡此均表明,民進黨為了要擺脫“92共識”的羈絆,已到了挖空心思的地步,但卻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即任何涉及兩岸關係的共識若沒有大陸的背書是無法成立的。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