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當盡快改變負利率水平

http://www.CRNTT.com   2011-08-22 10:32:41  


及早改變負利率水平是當前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不應回避的政策選擇。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訊/當前普通百姓過日子感到揪心的莫過於持續高位的通貨膨脹。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達6.5%,再創新高。這表明控制物價上漲所面臨的形勢仍相當嚴峻,保障民生與社會穩定還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應用經濟系主任陳飛翔文章表示,為什麼抑制通脹的效果不理想?儘管這里可能存在很多的影響因素,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目前市場上的負利率水平對通脹起到了支撐和推動作用。及早改變負利率水平,是當前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所不應回避的政策選擇。

  利率水平作為貨幣市場上最重要的價格信號,在調節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一方面,給定時點上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社會投資的總量規模與整體效率,負利率等於人為地降低投資的成本,使短期投資比長期投資更為有利,結果往往會導致高增長和低效率。另一方面,利率本身是一個重要的利益分配杠杆,在社會生產的不斷再循環過程中,負利率往往有利於資本獲得更大的增值,而造成勞動報酬的相對下降,比如工資轉變成儲蓄後不斷貶值。必須看到的是,負利率對資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影響相當廣泛和深刻,由此形成的不良格局是其他機制難以矯正和消除的。

  文章指出,中國出現負利率的局面已經為時不短。由於在過去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偏重於追求較高的增長速度,貨幣市場上的真實利率一直處在相當低的水平上,這是因為政府的貨幣政策導向就是保障維持較高增長的資金需求。全球金融危機更導致不得不多次下調利率,擴大貨幣供應數量。

  應當說,寬鬆的貨幣供給在一定發展階段和特定的場合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然而,當市場的總供給與總需求關係發生轉變,公眾的消費需求不足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利益分配問題相對突出時,繼續維持負利率水平就不僅是不合理的,也是非常有害的。眼下中國的負利率水平已經非常顯著,對社會經濟運行的嚴重不良衝擊值得高度關注。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