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入選“非遺”:古琴、昆曲和香

http://www.CRNTT.com   2011-04-28 14:10:09  


古琴的琴譜俗稱“減字譜”
古琴演奏者王瓏的“海上雅樂”走進東方藝術中心,大大提升了古琴與民衆近距離接觸的可能性
據黃禮君稱,他手中的這兩塊沉香價值連城,左手是綠棋楠,相當於打浦橋地段的兩套商品房,右手是白棋楠,價同一輛法拉利。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訊/中國人會玩,也給中國文化留下了無比豐富、挖掘不盡的遺產。今個兒的“非遺”,基本上都是玩出來的,如古琴、昆曲和香……上海《新民周刊》日前登載長篇紀實《盤點中國傳統消遣:古琴昆曲和香入選“非遺”》,講述關於古琴、昆曲和香的餘味悠長的故事:

  什麼人玩什麼鳥,武大郎只能玩麻雀。

  上面這句大實話可能招致新左派的炮轟。但無法改變的事實是:中國人確實是很會玩的。

  盛世玩,亂世也玩。據說最會玩的族群是八旗子弟,甲午年跟小日本幹仗時,八旗軍接了聖旨後浩浩蕩蕩出征,龍旗飄飄的隊伍里就有提籠架鳥的主兒。老舍筆下的人物,也絕對不是無中生有,看了他寫的京城人物,就知道舊中國的氣數,在玩的過程中慢慢耗盡。

  中國人會玩,也給中國文化留下了無比豐富、挖掘不盡的遺產。今個兒的“非遺”,基本上都是玩出來的。再說我們玩什麼,絕對跟社會的經濟文化狀況密切相關,吃飽了喝足了手里有幾個叮當響的,才有可能臭氣相投地玩一把。再看看星散於世界各國的華人打麻將,嘩嘩聲一直驚動著外國的月亮。

  再說近的吧,30年前,交誼舞成了社會開明的象徵。老百姓春江水暖,很快支起了麻將桌。接著是收錄機,從單喇叭玩到四喇叭幾乎一路“快進”。並行不悖的是錄像機,這玩意兒大大刺激了盜版的影視製品,順便推動了性解放。然後玩起了卡拉OK,現在升級版是豪華歌廳。接下來開放藝術市場,兜里有倆錢的開始玩古董,那個事情鬧大了,現在據說全國的收藏愛好者加起來得有上千萬,當然,玩假的多過玩真的。必需的,拍賣行也響起了驚天動地的槌聲。個中的好事臭事蹊蹺事,咱就不在這裡細說了。再後來,玩意兒越來越細分化了。男的玩柔道、跆拳道、劍術、射箭還有騎馬,女的玩瑜伽、肚皮舞、鋼管舞,綉十字和打毛衣? “靜如處子”啊!洗腳、推油雖然也是男人所愛,但說不出口。

  越玩越高雅了今個兒,在吃酒品茶吸雪茄等粗放型、貴族型、俱樂部式的玩法之後,在人頭馬、拉菲、茅台、普洱、煙鬥、羊脂玉、翡翠、蜜蠟、壽山石等品種被再三炫耀同時再三轉手之後,今天玩家瞄准了大有學問的“非遺”,比如古琴、昆曲和香……

  如果說,原始的玩法迫切要解決的是“嚼頭”,對胃袋構成實實在在的飽脹感以及那一聲極富抒情意味的飽嗝,那麼升級版的玩法,則訴諸感官刺激,玄妙在於聽、看、嗅……並希望通過玩,重組社交圈子,提升所謂的品格。

  對“非遺”而言,商業的介入客觀上提升了社會知曉度,但專業人士的化身重影,卻另有一番深意。熱愛傳統文化,原來可以在享受中達成落實,可以與經濟利益嫁接。其中的積極意義,可解讀為“非遺”從廟堂走出,進入客廳,從文人雅事的小眾趣味發散為小資白領的興趣。成為玩意兒的“非遺”,比博物館里的展品強多了,第二次生命由此獲得,動用財政資源也可以比較少。有這般好事明擺著,還能對玩家求全責備嗎?(唐 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