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011年中國經濟的內外壓力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01-07 08:38:54  


2011年是中國實施十二五規劃起步的第一年,今年發展戰略的布局方式、政策績效都會影響到今後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模式和運行效率。
  中評社北京1月7日訊/2011年是中國實施十二五規劃起步的第一年,這一年發展戰略的布局方式、政策績效都會影響到今後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模式和運行效率。中國企業家發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文章表示,雖然,中央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我們的這一轉型正處在全球經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刻,很多“不確定性”、內外利益協調的“複雜性”會嚴重影響到我們自己制定的“包容性增長”的戰略實施——比如,無論是提高“自身國力”和“發展主導權”所需要的企業自主創新、新型戰略性產業的扶持等方針,還是重視“民生、民富”所帶來的收入分配機制完善的問題,都離不開“破舊立新”後所需要的明顯的績效改善,因為大量國外經驗表明,在一個沒有增長保證的環境下要去推動結構調整是異常的困難——這主要是在於長期低增長所產生的人們對未來消極地預期特征會嚴重抑制他們配合結構調整所應該增加的投資和消費行為;但是,由於接下來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主戰場會從經濟缺乏活力的歐美發達國家轉到經濟規模體龐大的、依然處於高增長、高儲蓄的中國等少數幾個新興市場國家,所以,上述提到的政府扶持經濟發展的政策組合就會因為外部強大的衝擊和由於我們自身制度體系還不完善的缺陷所可能造成的進一步放大“衝擊”的副作用等因素而凸現出各種政府調控上的難度和變數。

  比如,今天在人民幣升值加速而結構調整效果還不明顯的環境下,中國經濟“虛火旺、實火弱”的現象十分突出。“乘虛而入”的國際熱錢,和不斷集中到金融市場的大量“閑置中”的產業資本以及通脹預期下坐立不安的消費者的儲蓄資金攪合在一起,推高了國內目前通脹和資產泡沫膨脹的壓力,使得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組合拳的力度不得不一再加馬,這樣一系列“對衝”外部壓力的猛藥,反過來又會加大我們自己按照十二五規劃推進的結構調整的成本和保證改革順利進行所需要的維持宏觀經濟環境穩定的壓力。

  文章稱,當前有 “三大”值得進一步關注和深入研究的“內外壓力”問題:即來自國際貨幣體系“動蕩”的壓力,產業資本“虛擬化”的壓力和收入分配結構“失衡”的壓力等,需要社會上下能達成共識,做到齊心協力、有的放矢、沉著應對的效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