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不懂天文歷法讀不懂中華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0-12-25 10:29:00  


 
太陽、月亮、北鬥星:破譯中華文化密碼的三大坐標
  
  記者:您追溯文化之源,追溯到彝族洛書河圖所表達的十月太陽歷與十二月陰陽合歷,您的論文在全國彝族文化研討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貴州大學一名教授在出席日本山口大學召開的“東亞歷法與現代化”的國際會議上,介紹了您的觀點。古老的天文歷法,在人類的現代化進程中,究竟是“老黃歷”還是具有常青意義?  

  劉:書中的道理在書外,人文的道理在天文。研究中華文化,不能停留在文字這裡,不能停留在書本之中。以書解書,以字解字,以經解經的文化研究,實際上早已進入了死胡同。

  受納西族保存中原古樂的啓示,我把文化研究思路修改為“書中沒有的,等等地下(文物);地下沒有的,到山裡看看。”果然,在雲南、貴州彝族同胞那裡,我有了令人震驚的發現:彝族同胞這裡保留了河圖洛書(以下簡稱圖書),有圖書之形、圖書之數,更重要的是還保留有圖書的詳盡解釋。彝族文化中的洛書,表達的是十月太陽歷,河圖表達的是十二月歷。洛書演化出先天八卦;河圖演化出後天八卦。陰陽五行學說源於天文,奠定於歷法,首先是由十月太陽歷奠定的。

  天文歷法,首先是數據的精確性。十月太陽歷上,年的時間長度為365.25天。這個數據,從遠古一直運用到元朝,被郭守敬精確為365.2425天沿用至今。太陰歷朔望月的時間長度為29.53天,被郭守敬精確為29.5305天沿用至今。

  再談永恒性。十月太陽歷確定了冬至、夏至兩個基礎節令。冬至,太陽相交於南回歸綫;夏至,太陽相交於北回歸綫。冬至過大年,夏至過小年。粵港澳地區的“冬至大過年”之說,只有在十月太陽歷中才能找到答案。以冬至夏至為基礎,中華先賢又制定出了24節氣。上下幾千年,農民的種植與收獲一直以24節氣為准。一旦發現,千年不變,萬年不變,這是不是永恒?

  再談常青性。“原始反終”、“終者有始”、“滿招損,謙受益”,這些成語與至理名言源於太陽歷。“物極必反”源於北鬥歷,“月滿則虧,月缺則盈”源於太陰歷。從源頭流傳至今的成語與至理名言大都與天文歷法相關。幾千年的生命,算不算常青?

  再談正確的思路與方法。以天文論天氣,是天文歷法背後的思路。以太陽為第一坐標論天氣變化,是天文歷法背後的方法。這個思路與方法一可以超越時間,二可以超越空間,永遠也不會過時。如果沿著這種思路與方法再向前跨一步,就可以以天文論天災。西方之謎的厄爾尼諾現象與雪災,總是發生在冬至前後;台風與暴雨大都始於夏至,頻繁於秋分。以太陽為第一坐標,可以清晰地區分出各種天災的時間性與空間性。

  有必然發生的自然災害,為何不能做出必然的預報?不是儀器不靈敏,而是思路與方法出了問題。割裂了天文與天災的聯系永遠也認識不了天災的規律性。

  今年,日本山口大學召開了一個“東亞歷法與現代化”的會議,會議雖然規模很小,但卻提出了根本性問題:“發展與毀滅並行”的現代化這條路到底對不對?“以美國文化為准繩的全球化”肯定不能支配世界,今後的路到底應該怎麼走?結論是必須從天文歷法這裡再出發。東亞天文歷法,恰恰是中國的陰陽合歷———十月太陽歷之後的歷法。請問,“老黃歷”老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