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GDP“含金量” 哪個省最高?

http://www.CRNTT.com   2010-03-11 09:41:10  


 
  龔六堂列舉案例指出,1995年—2007年期間,我國GDP平均增長9.6%,而城鎮居民收入平均增長8.8%,農村居民收入平均增長5.5%;美國經濟在1995年—2008年GDP平均增長2.9%,居民收入平均增長5.4%。因此,雖然美國經濟增長遠低於我國GDP的增長,但是人均收入的增長是GDP增長的兩倍左右。

  再如鄂爾多斯和香港。鄂爾多斯在2008年的人均GDP是10萬元,而香港是20.9萬元,在2008年GDP的增長率分別是22.9%和3.9%。可以想像,不用5年鄂爾多斯的人均GDP會超過香港。但是我們比較這兩個地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鄂爾多斯是1.9萬元,而香港是18萬元。這正是為什麼居民雖感覺到GDP增長,却沒有帶來相應幸福感的原因。

  爭議GDP

  實際上,GDP反映的僅是經濟增長的‘數量’,而不是經濟增長的‘質量’。比如一個企業生產了一些僞劣產品,這些僞劣產品又在市場上出售,這個是要算GDP的。一個建築公司建造了一座大橋,過幾年這座大橋坍塌了,那重修這座橋仍然要算GDP,因為它已經生產出來了。

  如果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起事故,它會創造GDP。如果把橋欄撞壞了,就得維修,維修時就要用到一些建築材料,這就拉動了建築材料的生產,這樣又創造GDP。如果有人員受傷,受傷人員送到醫院,醫院給他提供醫療服務,醫療服務就是創造GDP的。

  “從社會角度看,GDP將好的、壞的產出一視同仁的算在經濟指標之中。例如,教育、服務青少年、老年人的勞務所得,與製造武器、香烟等具有同樣的價值。尤其是它把有損國民福利的‘非法生產’(例如性服務、毒品生產與交易等)隱性地內含于社會財富之中。”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副教授曹立村認為。

  曹立村指出,GDP只反映經濟增長的“流量”,不反映經濟增長的“存量”。因而,容易產生犧牲存量,追逐增量的愚蠢行為,出現災害、事故等損失有利于經濟增長的荒誕怪論。

  “在現實經濟中,堅持唯GDP論,把GDP作為衡量政績的標杆。然而,片面地追求經濟增長,追求GDP的高企,必然使人們飽嘗有增長無發展甚至增長與發展負相關的惡果,造成GDP與人們生活水平的嚴重背離。”程恩富代表强調。

  據介紹,目前國內對GDP批評最多的集中在兩方面,第一,GDP生產過程要大量的消耗資源,所以人家提出來,創造GDP過程消耗了這麼多資源,應該把資源的損失從GDP裡扣掉。第二,創造GDP的過程對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希望在GDP中把環境的損失從GDP裡扣掉。

  同時,以GDP作為代表的SNA(國民賬戶核算體系)總量指標只測算市場經濟活動的直接成果,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各種各樣發生在家庭內部的經濟活動以及自我服務性的活動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由於沒有通過市場進行而無法統計在GDP中;各種各樣以逃稅漏稅為目的、產品合法的非正規性生產價值在GDP中也無法加以反映,儘管它們實際能夠增加社會成員的福利所得。

  因而,程恩富代表認為:“科學發展的經濟價值目標的實現有賴于建立科學的國民經濟核算指標,以引領經濟的科學發展,現行的GDP難以擔此重任,因為GDP存在嚴重的福利缺失。”

  據介紹,當前各地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熱衷于追求GDP的快速增長,仍然使中國的經濟發展無法完全擺脫一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拼資源、拼人力”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還沒有完全轉變到依靠科技自主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軌道上來。

  同時,由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缺乏科學、有效、全面的指標,GDP增長率成了衡量各級政府官員業績的主要指標。此外,由於改革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配套制度和制約制度,致使一些地方政府以犧牲環境和民生利益一味追求GDP增長。

  程恩富代表認為,這些都為GDP增速“造假”製造了動力,他建議應把GDP指標從地方考核指標中“删除”。

  事實上,GDP“詬病”並非GDP指標本身,而是某些地方政府對GDP的“頂禮膜拜”。

  有專家指出,某些地方官員將GDP指標看成是升官發財的籌碼,為了取得可觀的GDP指標,便不顧及民生與環境,不顧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

  因為GDP指標在地方官員的評價標準中占據了首要的位置,人們才學會在評價指標的指揮棒下,如何通過看得見的GDP指標去表現自己的功績與成績。雖然認識到GDP統計並不全面,應取消“GDP崇拜”而非GDP指標。

  以2006年為例,全國GDP增速11.8%,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27個地區的GDP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值,僅有三個省、區低於平均增速,另有一個與平均增速持平。在2007年,全國GDP增速12.2%,多達29個省市區的GDP增速高於全國增速,只有一個黑龍江省,以12%的水平“墊底”。

  而2008年,全國GDP增速開始公布為9%,後調整為9.6%。全國31個省、市、區的最初數據沒有一個低於全國增速的。即使以後來調整的全國增速9.6%為依據比較,也僅有一個四川省略低於全國增速。

  金融危機肆虐的2009年,全國29個省市區中,除山西外,其餘28個省市區的GDP增速都高於8%,都“順利”完成了“保八”任務,其中26個省市區的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也不應該僅僅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核。我們應該構建GDP指標、效益指標、公平指標、環境指標以及幸福指標等一系列指標來綜合衡量,而不是簡單地以此代彼,這樣勢必會造成新的問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建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