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張亞中:我為何力抗錯誤中國論述?

http://www.CRNTT.com   2010-02-24 00:32:53  


 
  台北的回應: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

  當時在台北的李登輝,對“一個中國”原則已經沒有興趣了。在汪道涵即將來台訪問的前夕,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提出“特殊國與國”的看法。

  李登輝所以特別選在德國記者訪問時所提出,顯示李登輝是希望將東西德的特殊關係移植到兩岸。對於一般台灣民眾而言,很難瞭解甚麼是東西德“特殊關係”的真諦,他們簡單地認為,兩岸的確存在著“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者之間有著血緣、文化上的特殊關係,因此很容易地接受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看法。當時的民意調查,有七成以上台灣民眾接受這項兩岸關係定位主張。

  北京是完全不能接受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這樣的論述,問題不在於“特殊關係”,而在於“國與國”這樣的只定。李登輝的論述使得海協與海基會兩會之間的對話失去了政治基礎,也使汪道涵會長的台灣之行嘎然而止。“特殊國與國”的主張不僅讓汪道涵先生無法一償到台灣的宿願,也使兩岸關係劃上了一道休止符,接著就是陳水扁的執政,兩岸關係再度空轉,任何有關兩岸政治關係的討論均已非理性,而是由民粹主導。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對於李登輝而言,“特殊國與國”是他分離中國整個戰略的一部分;對於北京而言,“八十六字”箴言所釋出的解釋空間,完全沒有機會進入對話階段。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晃至今已逾十年。經歷了兩岸失落的十年,我們有必要指出李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的盲點與誤區在哪裡?我們必須將時間再拉回汪道涵先生在1998年所提出的“八十六字”箴言,將其做為起點,重新再回顧一次兩岸關係。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八十六字”箴言的基礎上,可以讓兩岸關係呈現甚麼樣的面貌,至於過去的十年,我們不妨就當它是個負面的經驗與教訓。這個教訓告訴我們,如果兩岸不能發展出一套完整的論述,兩岸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互信(請參考《論海峽兩岸建立互信》,《中國評論》,2009年11月號),其結果是兩岸認同愈來愈遠,未來處理兩岸關係的代價愈來愈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