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金雞獎 雙黃蛋咋這麼多 | |
http://www.CRNTT.com 2009-10-19 12:02:43 |
在南昌舉行的第1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日前落下帷幕,金雞獎的評選又一次猛下“雙黃蛋”:《集結號》《梅蘭芳》分享了最佳影片獎,周迅、蔣雯麗並列影後,而終身成就獎由兩位老藝術家秦怡和于藍分享。 在中國電影各項評獎活動中,“雙黃蛋”是一個了無新意的話題。金雞百花電影節組委會主任康健民每年都要老生常談地解釋其合法性,而讀者和觀眾對這一議題已嚴重審美疲勞。那麼,關於雙黃蛋的追問是否可以休矣?答案是否定的。這並不是因為記者們找不到新的問題,而是因為它本身怪誕不經,一直無法為熱愛電影的觀眾所接受,卻像海邊的岩石一樣無論海浪如何拍打,始終巋然不動。面對著乖悖常理卻又堅決不改的現象,鍥而不舍的追問肯定比不聞不問的漠視更可取。 問題是,媒體固然問個不休,很多電影人似乎已司空見慣,視為當然。康健民說:“目前的章程就是最適合中國電影業現狀的。尤其是現在兩年一屆,光膠片電影都將近500多部,數字電影更多,面對豐收景象,評委難以忍痛割愛。”而主持人張國立更在晚會上說:“我知道明天很多媒體的標題是‘金雞又下雙黃蛋’,但在我們農村能下雙黃蛋的雞是珍貴的雞。”無論是康健民的官方表態,還是張國立的代表性發言,給人的感覺是,雙黃蛋已經不必像前些年一樣面對媒體時總有幾分“羞澀”和躲閃,而是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登堂入室了。這就不能不讓人覺得價值迷亂,黑白顛倒。 一個成熟而富於公信力的電影評獎活動,一定有自己清晰的價值取向,而不能首鼠兩端。放眼國際電影大獎,從美國的奧斯卡獎到歐洲三大電影節,除了在極端特例的情況下,重要的電影獎得主都是唯一的。雖然電影評獎不像田徑比賽一樣可以毫厘不差地判斷勝負,兩部作品或者兩個影人一時瑜亮、難分高下的時候不少,但評委會的責任就是作出取舍,定於一尊,以明確的態度昭示天下:這是本屆評委會最看重的東西。結果有爭議是允許的,但不能下和棋。這樣,電影評獎才能成為某種風向標,才能樹立起權威性和特色。 可惜,這些電影節的普適價值到了中國就不一定管用了。考究起來,中國電影的雙黃蛋現象原因有二,一是為了平衡:獎掖優秀影片和影人固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各路諸侯和大鰐的臉面也得照顧;二是為了人氣,中國各大電影節的一個軟肋是星光黯淡,多發獎杯多少能促進頒獎晚會的溢彩流光。公眾知道,電影評獎活動的主辦者不容易,為了生存和發展,得在藝術良心和場外因素之間走鋼絲,這才有了那些莫名其妙的結果和雙黃蛋的層出不窮。然而,作為中國最高電影獎項,即使處身並不理想的環境中,也不能沒有超越功利的追求和情懷。那麼多精通專業、見識廣博的評委總該知道:電影評獎的遊戲中,最佳就意味著唯一,雙黃蛋是不正常的。退一萬步說,有時候迫於無奈不得不作出痛苦的妥協,至少不能以雙黃蛋為榮,不能以有恃無恐的態度向社會傳遞錯誤的信息。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面子問題,現實功利爭搶中的平衡問題,各種因素交雜,催生了雙黃蛋現象。即使它在短時間內難以消除,對雙黃蛋的認識也該回歸理性,回歸常識,不能香花臭草不分,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味,用犬儒哲學模糊了一切是非。為金雞百花獎的公信力計,為中國電影的長遠發展計,消除雙黃蛋應該成為組委會的工作任務,而不是守著眼前利益堅決捍衛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