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交行董事長:危機難改金融四大趨勢

http://www.CRNTT.com   2009-07-01 10:49:27  


 
             去國際化不改金融全球化趨勢

  文章指出,伴隨次貸危機的深化與擴展,一些國家為緩解國內經濟下滑的壓力,採取直接或變相的貿易保護措施作為刺激經濟復甦的手段之一,國際範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

  根據世界銀行最近報告的統計,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已有78項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被提出,其中47項已付諸實施。在20國集團內就有17個國家存在貿易保護行為。同時,為緩解危機衝擊所帶來的財務壓力,許多大型國際金融機構和跨國企業紛紛收縮海外機構或海外資產。一時間,國際化潮流逆轉。特別是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不如願,對外投資大幅縮水,海外分支機構經營慘淡,國際化戰略受到各方面的嚴厲批評。

  應該看到,金融危機雖然讓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但全球化趨勢可能只會放緩而不會改變。特別是在目前的信息時代、網絡時代和傳媒時代,全球經濟已經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已無法將全球分布的供應鏈和全球化的市場重新分割開來,逆轉全球化是不可能的。

  對於中資金融機構而言,國際化是無法回避的唯一選擇。一方面,國際化是提高中資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水平的根本出路。儘管經歷了危機的沉重打擊,國際先進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產品創新、流程安排、架構設計、風險管理、業務運營等諸多方面,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中資金融機構與其相比仍有著相當的差距,必須積極適應並學習國際通行規則,借鑒國際金融機構的先進經驗,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閉關自守”、“夜郎自大”是根本行不通的,也是極其有害的。

  另一方面,國際化是中資金融機構適應經濟金融環境變化、更好地為中資企業提供服務的客觀要求。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對外投資持續增加。據統計,2007-2008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速超過35%。截至2008年末,餘額接近1700億美元。當年對外直接投資與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的比例也從30%上升到接近60%。進出口貿易總額達25616億美元,外貿依存度接近70%。中國經濟的國際化,要求商業銀行必須盡快提升全球化服務能力,更好地滿足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

  當前,中資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一是中國正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步伐,商業銀行拓展國際業務尤其是海外經營的政策環境較好;二是匯改以來到2008年末,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超過20%,大大減輕了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轉換為外幣資本的成本,加快海外經營步伐的時機較好;三是金融危機使海外的一些金融機構陷入困境、市值大幅縮水、資本嚴重不足。一些中小型金融機構,既不願也難以取得政府的救助,又難以通過市場籌集足夠的資金。為應對危機,要麼變賣資產,要麼補充資本金。據估算,要使歐洲和美國的銀行杠杆率基本趨於20倍左右的合理水平,須出售10萬億美元的資產,補充6000億美元的資本金。國際金融機構的業務收縮和籌資需求,以及股票市場過度波動導致的部分機構價值被低估,無疑為中資金融機構的國際業務和海外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因此,對於中資金融機構而言,要在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制定明確、可行的國際化戰略,本著分散系統風險、挖掘盈利潛質、謀求長期效益和高附加值收益、逆周期操作的原則,正確判斷經濟金融形勢,審慎選擇併購對象,合理規避風險,理性出海,構築國際化經營網絡,切實提高內外業務整合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和文化適應能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一流金融機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