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生技產業 臺灣當從疫苗開始

http://www.CRNTT.com   2009-05-03 10:44:20  


生物科技在未來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中評社香港5月3日訊/陽明大學生物藥學研究所教授兼新藥研究中心主任吳榮燦今天在《中國時報》“生技產業 從疫苗開始”。作者認爲:將發展疫苗產業當成臺灣目標,發展疫苗所用的生物技術平台就是發展生技新藥所需的重疊技術平台,臺灣扶持疫苗產業發展可以成為發展生技新藥研發型知識經濟產業的基石。文章内容如下:

  政府推動六百億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用心值得肯定,但如何選題就有不少爭議。其實政府發展生技產業,必須了解生技研發具有典型的知識經濟特性,必須從公眾利益來著想。從SARS的風暴到面對禽流感的隱憂,到突然出現H1N1新流感的嚴重威脅,疫苗以及不斷演化的病毒治療藥物,是要等別人生產過剩賣給你,還是再來一次強制授權並引起國際智財貿易糾紛呢?對於這些不斷在人畜間交互演化出的新病毒,全世界都不會有現存有效的疫苗,但對於已經上手的疫苗廠而言,緊急狀態下重新開始研發三個月到半年,就可以進入量產。 

  但是我們看看,這些發展出疫苗的國家或地區,我們即使用布袋裝現金漏夜排隊也買不到疫苗。我們的疾病管制局在SARS之後的疫苗生產政策,就繞著美國、歐洲廠商來台設廠打轉,好不容易達成協議的國外廠商,又因為被併購而遙遙無期。然而民眾在政府幫我們編列五百億的稅金作為SARS的特別預算以後,到底得到了什麼,難道政府也不檢討看看嗎?澳洲是一個人口二千萬的國家,他們原先有一個公營的抗血清製造廠CSL,這些年來轉型成民營的疫苗廠,絕對是世界上少數有能力在半年內量產新流感疫苗的廠商。看看這個模式,就知道我們政府出了什麼問題。對國外廠商而言,這只是一筆生意,那有什麼道義問題?純粹由技術官僚主導的疫苗生產政策,欠缺熟悉資本市場、商業運作模式及“國家”發展策略等相關專家及官員的參與,就造成澳洲能,而我們不能的現況。 

  發展研發型的生技新藥絕對是臺灣未來發展知識經濟的命脈,研發型產業需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發人員已經是一般常識,臺灣DRAM產業的生存危機不是因為我們不具有最上游的研發造成的嗎?政府發展生技新藥產業首要是建構產業發展的環境,產業發展本來就有公開市場的資金機制,但疫苗的研發有高風險,沒有政府資金的大力支持,臺灣廠商自行研發的能量是相當不足的。

  據《今日新藥開發期刊》二○○一年的報告,進入臨床試驗一期的二十五種疫苗中,只有五種可進入臨床試驗二期,而其中只有一種可通過臨床試驗三期而進入市場。平均而言,一個疫苗的研發大約要花十年及大於一億美金研發經費。感冒疫苗Flumist光在臨床試驗三期就花了六年及四億美金的經費才得以上市。King藥品公司發展鼻腔投與的感冒疫苗在投入一億美經經費以後宣告中止研發。 

  而臺灣在二十年前由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主導成立的保生公司,在生產乙型肝炎疫苗以後就消聲匿跡,其因在於向臺灣之外購買技術在台灣生產製造,最上游的技術欠缺,在國際商業舞台上不具競爭力,因此只能草草收場。將發展疫苗產業當成臺灣目標,發展疫苗所用的生物技術平台就是發展生技新藥所需的重疊技術平台,臺灣扶持疫苗產業發展可以成為發展生技新藥研發型知識經濟產業的基石。全世界最上游的研發人才都是集中在大學等學研機構,如何將目前大學被SCI綑綁束縛的瓶頸鬆綁,用以支援臺灣目標發展,就看我們政府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