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就業危機或致群體性事件發生幾率增加

http://www.CRNTT.com   2009-03-11 09:01:38  


 
  在現代國家中,合法統治必須以法理型統治為歸宿,它要求執政合法性建立在民眾認同和支持之上。如果社會民眾服從和遵守現行的政治體制和公共政策,並非出於害怕受到懲罰,而是確信自己遵守和執行的是應該和必要的,則執政合法性的程度就會更高,其體制維持的時間就會越長。反過來說,一個政府運用強制性權力的次數越多、越頻繁、動作越大,實際上只能證明政府已經無法喚起人們內心自覺自願的服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一次濫用強制力都是公權力合法性的流失。因此,規範和約束公權以增強公眾對於公權的認同感,顯然比加強國家權力以壓制社會矛盾更為重要。

  “觀察眾多群體性事件,都存在老百姓利益表達渠道不暢,政府與民間溝通不到位、機制不完善的問題,”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秦剛說,“有的地方處理問題的時候動不動就出現‘不法分子’、‘敵我矛盾’等階級鬥爭詞匯,對自己工作態度、工作方式的反思不够。”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於建嶸認為,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擺脫責任,隨便給民眾扣政治化的帽子,動不動以社會黑惡勢力甚至外國勢力操縱為由,對參與事件的民眾進行打壓。這種陰謀論的看法過於簡單化,與事實不符,掩蓋了事態的嚴重性和政治性,會誤導決策。

  於建嶸認為,應當許可農民、工人和社會其他利益群體形成自己的利益表達組織,在社會各階層的參與下,形成相對均衡利益分配格局,增強弱勢群體對黨和政府的認同感和信任感,從而增強黨和政府的權威和合法性。

  一個富有啟發意義的探索,是重慶嘗試建立利益協商機制。重慶出租車罷運事件發生3天後,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邀請出租車司機和市民代表交流、座談,聽取了出租車行業的訴求和市民代表的意見,座談還在當地電視台、電台和新聞網站進行全程直播。

  “重慶採取的方式告訴其他地方官員,應該學會協商和對話的方式,這樣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同和諒解,這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也體現著新時期‘以人為本’理念的要求。”國家行政學院汪玉凱教授指出。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公眾參與研究與支持中心主任王錫鋅認為,針對當前群體化事件發生幾率進一步上升的趨勢,應當進一步推進基層民主治理,轉換社會治理的模式,從傳統上那種以政府為唯一核心的“管制”模式,向和諧社會所要求的民眾與政府“參與合作”模式轉變。以民生為本、以民權為體、以民主為用的社會治理模式,可以使民眾與政府以一種有序、和平、制度化的方式進行交流、獲得互信和理解,釋放日常摩擦所產生的能量,從而在根本層面上超越“偶然的必然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