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孫澤州:“天問一號”向世界展現中國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21-06-25 00:06:07  


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州。(中評社 段曉魯攝)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記者 段曉魯 張心怡)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暨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活動6月24日繼續在香港舉行。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州在香港大學發表題為《天問一號的探火之路》的演講,介紹了人類探測火星的起源及中國探測火星的發展和未來計劃。他表示,未來會有更多的星際探測的任務向世界展現中國的太空實力。

  談及人類為什麼探測火星,孫澤州表示,火星的特徵與地球非常相似,無論是自轉軌跡、晝夜變化及地形地貌都跟地球非常接近。但由於火星的質量較小,大氣的逃逸速度較快,能量的耗散性高,從這一點可以預測出現在的火星可能就是未來的地球。所以,探測火星讓我們更好的認識地球的未來。另一方面就是資源調查,主要是調查火星是是否存在水資源以及其他礦物質作為未來的人類利用。

  “人類對火星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 孫澤州說,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發射人類首顆火星探測器火星1A揭開了人類對火星探測的序幕,人類對火星展開了“掠”“繞”“落”,共實施了23次火星探測任務,但成功率並不高。從2000年之後,中國、美國、阿聯酋相繼成功發射火箭探測器,開啟了火星探測的新紀元。

  孫澤州提到,自從我國“嫦娥一號”成功環繞月球之後,就考慮是否可以將月球探測的相關技術帶到火星探測上面去,但當時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後,對火星探測前期的工程研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無論是從整個的方案論證到關鍵技術攻關,都遇上了不少的難題,但工作的進度並沒有因此而停止。這個整個過程的背後含義是巨大的,使命因艱巨而光榮,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堅守著當初的出現去努力的把問題解決。現在“天問一號”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航天65年積累下來的物質基礎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20年的探月工程的技術創新、工程實踐及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10多年堅守初心、不懈奮鬥的拼搏精神。也正是因為了這些航天的精神,讓接下來幾代航天人懷揣同樣的信念,為中國的航天事業不斷的奮鬥著。

  孫澤州亦指出,太空和生物探測領域是一個十分開放的領域,全球都在為人類的認知拓展在做努力,中國航天集團也在積極的與世界各國合作。這包括與歐空局,阿根廷等在測控方面的互相支持,與法國、偶地理等國開展多個科學載荷的聯合定標和數據分析,邀請多過駐華使節和國際組織官員觀摩探測器懸停避障試驗及推動高等院校和百餘家民營企業參與工程研製和建設。

  孫澤州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一個很年輕的團隊,員工中35歲以下的占54%,型號總設計師、總指揮隊伍中,45歲以下占46%。青年員工已經成為推動航天事業快速發展的生力軍和中堅力量。尤其是開發“天問一號”的團隊,團隊中35歲以下青年占比60%以上;主任設計師平均年齡不到37歲,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和平台。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年輕人有這樣一個華麗的舞台,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夢想。他最後強調,“天問一號”翻開了中國星際探測的新篇章,未來還將通過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環繞和行星際穿越等航天重大工程的實施,實現技術上新突破、科學上新發現,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