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內外聯動 台灣極端政治氣候將盡?

http://www.CRNTT.com   2021-02-02 00:01:17  


 
  有輿論注意到,王浩宇被罷免,並非由某一個政黨、或某一股政治力量主導的結果,而是當地求理性、求務實的主流民意以及“沉默力量”的覺醒。同樣,若將視線轉向大洋彼岸的美國,拜登上台後第一天就撤銷了旨在歧視美國少數族裔的一系列行政命令,上台後第一周就發布了有關禁止將新冠肺炎名稱污名化、歧視亞裔的備忘錄。對於特朗普任內甚囂塵上的極端政治,拜登新政府直接予以“釜底抽薪”式的撥亂反正。可見,極端政治在美國也出現了撥雲見日的那一刻,這對台灣的影響無疑是強烈而深遠的。

  近2年來,激進“台獨”勢力裹挾著美國極端政治風暴,讓台灣社會和政治生態徹底陷入了極端政治氣候之中,以至於“聯美抗中”居然變成誰也不敢挑戰的“政治正確”。如今,隨著蔡政府第二任開啟後,在防疫、萊豬等多項施政屢失民眾信任,島內政治的鐘擺效應正在加速形成,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極端政治氣候即將走入崩潰和衰亡的邊緣。

  從內因的角度看,自從蔡英文在去年“雙十”演講拋出“共促有意義對話”等兩岸新論述以來,民進黨政府高層似乎也收斂了過去一段時間對大陸的挑釁式言辭,近期不少綠營學者也跟進呼籲兩岸務實合作、恢復溝通。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從蔡政府“文化部”無理查封大陸童書,到“防疫指揮中心”對大陸疫苗的輕蔑回應,再到不時出現的針對“大陸製造”的輿論抹黑與行政限制,一方面要認識到極端政治氣候注定不會瞬間消散,政策慣性還要維持一段時間,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相較於過去,民進黨挑起的這些“反中”操作在島內社會反響大不如前,已陷入自討沒趣的尷尬境地。

  從外因的角度看,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路線將踐行“競爭主導、有限合作、不搞極端”的主軸,雖然對大陸科技、金融、軍事、國際話語權領域的針對性措施或許有增無減,但新一屆美國政府深知,如果把特朗普、蓬佩奧信奉的極端主義那一套放在中美競爭上,只會得到“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慘痛後果。因此,拜登政府當然會“友台”乃至“挺台”,但不會逾越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獨”的底線,台灣問題只能回到一中框架處理,這是美方向蔡政府和台灣政壇發出的明確信號。

  極端政治氣候肆虐之下,即便是再理性、再務實的人也會自我噤聲、隨波逐流,以免被民粹洪流吞噬,很難有人做到仗義執言、貫徹始終,但一旦這種氣候轉弱,追求和平理性、期待溝通對話、呼籲交流合作的聲音還是會成為主流,並不斷湧現出來。2021年是一個新的開始,在內外因素驅動下極端政治氣候若持續消散,中美走向緩和、兩岸尋求對話,應該是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