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胡繼平語中評:政治互信缺失影響中日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5-08-31 00:21:33  


安倍當局外交政策意圖圍堵中國(來源:網絡資料)
 
  日本外交政策 企圖包圍中國

  問:目前已證實安倍晉三不會出席北京9•3閱兵式,您認為中日首腦互訪的障礙到底在哪裡?

  答:最簡單來說就是歷史問題和領土問題。2012年9月,日本民主黨政府推動釣魚島“國有化”是使中日關係惡化的重大事件。僅僅三個月後,安倍上台。儘管領土問題不是安倍造成的,但是上台以後他在歷史問題上的挑釁,阻礙了中日關係的恢復。安倍在上台之前就暗示要參拜靖國神社,上台後外界都在觀察他什麼時候會去參拜,結果他果然在執政一年後去參拜。再比如說,安倍稱“侵略的概念在國際上沒有定論”,言外之意是日本是不是侵略過別國還有待討論。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原則問題。

  當然,除了歷史和領土問題之外,日本在其它外交和安全領域的一些政策,對中日關係的發展也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他在很多國際場合及雙邊外交場合批評甚至攻擊中國,試圖聯合更多國家“包圍”中國。有日本人說“我們沒有想包圍中國,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據我觀察,日本的外交政策無疑有著明顯的包圍中國企圖。

  日軍方參與外交增多 值得警惕

  問:請問未來中日之間是否存在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

  答:日本對外軍事傾向突出,這是一個趨勢。從日本的國家發展戰略來說,日本一直謀求所謂“普通國家化”,也稱為“正常國家化”,其核心內容就是在政治安全領域突破戰後體制對日本的約束,特別是《日本國憲法》第九條關於“不允許擁有軍隊和交戰權”的約束,這也是他們謀求“普通國家化”過程中最希望突破的部分。去年七月安倍內閣通過內閣決議,修改了對憲法的解釋,解禁了“集體自衛權”,這意味著即使不是為了保衛日本自身的安全,自衛隊也可以採取軍事行動。當然,這是在美國或其他國家採取行動的前提之下,日本為他們提供諸如運送彈藥等軍事支持。這和一線作戰有區別,但在戰時運送彈藥本身就是交戰行為,被敵國攻擊也是理所當然,日本很可能因此被捲入更大規模的戰爭。

  解禁“集體自衛權”是日本安全政策的一次重要調整,它意味著日本在國際交往和解決國際紛爭時使用軍事手段的傾向在增強。日本在2007年初,也就是安倍上次執政時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提高了其在國家政治決策體制中的地位。安倍這次上台後又修改法律,削弱了防衛省內部文職人員戰後以來一直有的優勢地位。另一方面,自衛隊的統合幕僚長等高級軍官頻繁訪問外國,在國際場合發表關於日本國家安全政策的言論,這在過去也是難以想象的。這說明日本軍人在國家對外交往與決策過程中的作用在上升,這也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地方。這樣,日本未來的軍事傾向可能更加突出,甚至給地區安全形勢帶來負面影響。儘管說這種影響可能是通過美日合作發揮出來的,但間接影響非常大。比如最近日本企圖介入南海,將來可能會派軍艦、軍機和美國一起在南海巡邏,這將使地區安全形勢更加複雜化,甚至不排除今後中日發生摩擦、衝突的可能。日本一系列安全政策的調整有明顯針對中國的色彩,非常不利於中日之間的互信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