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紀欣:兩岸關係必然將從量變走向質變

http://www.CRNTT.com   2015-05-03 08:20:15  


  中評社台北5月3日電(作者 紀欣)在得知朱立倫將親自帶團出席國共論壇,“習朱會”也將登場後,蔡英文反覆強調:“兩岸的關係不是政 黨對政黨的關係,而是政府對政府的關係”,“希望兩岸關係不要國共化”。 

  馬英九親上火線駁斥蔡英文,表示“兩岸關係始終就是台灣與大陸的關係,尤其是台灣人民和大陸人民的關係”。朱立倫也回應說,“兩岸關係本來就不是國共關係,兩岸關係是一個全方位的交往,包括政府對政府、民間對民間、政黨對政黨,這有清楚的分際。” 

  長期以來,民進黨人士經常抱怨民、共兩黨不能交流,是因為“大陸只想以國共合作解決台海問題”,其實這與事實不符。 

  首先,大陸1979年發布的〈告台灣同胞書〉清楚指出“我們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之後的重要文件及談話中提及國民黨時均稱“國民黨當局”,凸顯2000年以前國民黨在台長期執政的現實。其次,1991年底海協會成立後,大陸對台工作即透過經兩岸當局授權的兩會進行接觸與談判,直至2013年10月國台辦主任與陸委會主委面對面會談,才讓兩岸之間有了更直接、更高層的溝通管道。再者,2008年“胡六點”提出“復歸統一是結束政治對立”,表明要和平解決台海問題,就必須靠兩岸當局,而非任何特定政黨,平等協商、共議統一。至於民共交流,大陸方面已多次表示只要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放棄台獨,民共兩黨隨時可以交流。 

  再看台灣方面,由於兩蔣時代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兩岸在兩會展開協商前幾乎沒有互動。2005年連戰是以在野黨主席的身分登陸,“胡連會”發表的“兩岸和平發展五點共同願景”是國共兩黨的共同“願景”,而“習朱會”儘管是兩岸執政黨黨魁首次會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但畢竟不是兩岸領導人的會談。至於兩岸領導人何時可就化解政治分歧協商談判,恐有待台灣社會對“兩岸一中”凝聚更強的共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