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搬走制約消費增長的“三座大山”

http://www.CRNTT.com   2014-11-10 09:17:36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訊/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消費擴大和升級,以及“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戰略,除了考慮穩定當前經濟增速外,更多是為了未來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尋找新引擎。未來除了出台一些中短期刺激消費政策外,消除制約消費增長的體制機制方面的因素,構建消費型社會戰略,將會成為改革重點。

  中國證券報發表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文章表示,目前,中國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已經跨入小康社會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而且,中國是全世界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不存在“無錢消費”的問題。一般來說,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後,居民家庭消費會出現爆發性、可持續的增長。但是,中國居民家庭的消費狀況與目前人均GDP水平顯得格格不入,而且經濟高速增長帶動收入水平增長,從而推動經濟可持續健康增長的路徑也沒有形成。這里,根本原因就在於制約消費增長的體制機制阻礙,如勞動者報酬占比太低、收入二次分配不到位、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和消費成本高等。

  近期,北京大學《中國民生發展報告》的研究團隊利用2012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對家庭的消費模式進行了劃分,並用生動形象的詞語歸納出五種消費模式的類型:貧病型(醫療支出占比很高)、螞蟻型(低消費水平是主要特征)、蝸牛型(房租房貸、教育和醫療方面的負擔太重)、穩妥型(中等消費的家庭)和享樂型。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家庭消費模式呈現出兩極分化:螞蟻型家庭最多,約占30%;其次是蝸牛型家庭,約占20%;貧病型占16%。由此可見,不消費、抑制消費的家庭,或者醫療、教育、住房負擔沉重的家庭占大多數,而享樂型消費的家庭只占15%。

  文章分析,當前,制約中國消費實現跨越式增長和構建消費型社會有三大因素:一是社會保障不健全,使得老百姓“不敢消費”;二是消費的成本太高,讓老百姓“消費不起”;三是收入分配改革不到位,老百姓消費實力不夠。

  中國居民之所以維持高儲蓄率而不去消費,不在於當下沒有錢去消費,根本原因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未來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存在很多不確定性的支出,老百姓“不敢消費”,儲蓄是不得已的結果。因此,10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敢’消費,提高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全面推開大病保險,統籌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事實上也是基於這種考慮。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上,預計未來中央會將部分事權上收,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基本的、普及型的社會保障供給將由中央財政提供,這也符合中央財政占大頭(超過50%)的局面,西方國家也基本是這種做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