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啟動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將成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07-31 09:13:13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訊/繼5月外匯占款大幅回落之後,6月外匯占款更是出現今年以來首度負增長。在傳統的依靠外匯占款被動投放基礎貨幣格局被打破的大背景下,啟動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將不可避免地成為“新常態”。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在開放的經濟條件下,外匯儲備及其變動,不僅是一國國內和對外金融政策的聯繫紐帶, 更是體現和制約貨幣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外匯儲備持續攀升引起的外匯占款會改變中國基礎貨幣的投放,增強貨幣供給的內生性。因此,多年以來,中國貨幣創造取決於外部盈餘。

  然而,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資本流動雙向平衡將成常態,資本項目可能出現逆差的大背景下,基於匯率水平的貨幣投放機制將根本性改變,這對央行的傳統貨幣創造機制將是新的挑戰。一方面,由於私人部門購買外匯資產的增加,央行被動收回人民幣流動性,造成一定程度的貨幣緊縮;另一方面,一旦形成貶值預期,非政府部門增加美元減少人民幣資產,在國內資產配置上則表現為增加貨幣資產,減少風險資產配置,從而造成流動性需求上升,在相同的貨幣供給下貨幣條件顯得更緊,而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創造的機制自然會弱化。特別是今年以來,人民幣雙向波動已打亂了跨境套利資本的節奏。據測算,當前用中美利差、人民幣即期遠期匯率測算的無風險套利的空間顯著收窄,居民持匯意願增強,外幣存款大幅增長。

  除此之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推進,貿易和金融領域使用本幣的規模增長,交易“本幣化”降低了對外幣的需求。統計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份額從2012年底的0.57%,增至目前的1.43%,此外人民幣與日元、澳元、新西蘭元和英鎊均實現了直接交易,這些因素直接導致外匯占款大幅減少。

  文章指出,中國的國際收支結構同樣也出現了新變化,反映為經濟項目順差逐步收窄,這對於未來人民幣匯率和金融市場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從全球產業分工的角度看,中國的巨額國際收支順差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的位置相關。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亞洲區域內貿易比重顯著上升,東亞地區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與發達國家形成貿易順差、與東盟和日本等地區形成貿易逆差的三角貿易模式。所以,越是經濟不平衡,亞洲尤其是東亞的外匯儲備就越多。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全球貿易結構正在因規則重構而改變。美歐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議(TTIP)和多邊服務業協議(PSA)重構全球貿易規則,新型貿易壁壘對中國構成嚴重挑戰。除了傳統貿易救濟之外,貿易保護主義以國家援助、政府採購等形式隱蔽出現,再加上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國內高儲蓄狀況可能發生根本性改變,這將使原來的儲蓄-順差-貨幣擴張的循環逆轉,進而導致貨幣擴張源頭消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