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經濟改革的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09:32:12  


 
  國際性市場也做得很好,但這里的功勞不單是中國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國際資本所為。中國國際市場的形成,既是國際市場隨著國際資本進入而延伸到中國的結果,也是中國主動和國際市場接軌的結果。因為這個市場是西方市場的延伸,而西方市場經濟總體上比較發達,所以在這個市場平台裡,規則相當成熟和清晰。

  這個市場普遍受中國各類市場角色的歡迎,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想進入這個市場。這解釋了很多中國現象。例如,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各省之間的貿易互相依賴度,遠遠低於各省和國際市場貿易依賴度的水平。也就是說,中國各省的經濟和國際經濟的整合程度,要高於各省之間的整合程度。又如,像浙江義烏這樣的小商品市場,在國內得不到有效擴張,但很成功地發展出國際市場。

政府是球員兼裁判

  為何中國的跨地區和省份的區域市場,和全國性市場反而發展得差呢?可以從市場平台、市場角色和市場交易規則三方面尋找根源。在這兩個層面,市場平台很難自發自下而上地產生,需要政府發揮積極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基礎制度設計和法律的制定。如果基礎制度設計還可以由企業界自己來提供,法律必須由國家來提供。

  這樣的平台很難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國是一個行政主導的政治體系,行政和市場往往難以區分開來。行政的特點就是其分割性,就是說各個區域是由不同的行政單位治理的。因為政治和經濟不分,行政的分割性也決定了市場的分割性,造成了人們經常說中國是“市長經濟”而非“市場經濟”。

  市場角色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在這兩個層面,市場的主體是國有企業,至今跨區域和全國性的經濟部門主體,還是國有企業。當然在一些部門,也出現了少量民營企業,但其力量還不是很強。在這兩個領域,儘管存在著市場,但市場經常是被壟斷的,不開放的。市場的角色有限,市場准入門檻很高,而非一般企業所能進入。這種情況也決定了這兩個領域市場規則不成熟、不清楚,交易缺少公平性。

  道理很簡單,這兩個領域的交易規則,必須呈現為法律或者法規,而法律和法規必須由政府制訂和實施。同時,因為這兩個市場平台上的主體是國有企業,就出現一些重大矛盾,例如,政府如何對自己的企業和其他“非自己”的企業做到平等對待呢?政府如何規制自己的企業呢?政府如何約束自己不去幹預自己企業的微觀運作呢?

  建設市場經濟,說穿了就是要建設這兩個層面的市場平台、培養使用這兩個平台的交易者、為這兩個平台制訂交易規則。表達為政策語言就是,要通過市場平台的建設來調整經濟結構,讓更多的企業進入這兩個平台,鼓勵它們之間的競爭。這里的改革風險在於市場建設和政策之間的矛盾。經濟改革是要進行市場建設,而市場建設為導向的經濟改革需要政策來推動。不過,並非所有的政策都能推動市場建設,政策制定和執行不當,反而會惡化市場結構的惡化,甚至是倒退。市場建設和政策之間的矛盾,表現在中國經濟改革的方方面面,這里只舉兩個例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