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韓國轉型對中國的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14-07-10 09:55:42  


 
  1970年代,在繼續堅持出口導向的基礎上,政府開始實施重化工業發展戰略。為了盡量縮短時間,充分利用規模經濟,盡快建立起資本密集型的中間產品部門,政府決定改變1960年代的“一致性”分配原則,轉而挑選一些大企業作為依靠對象,並為其提供極為優惠的資金支持。

  不久以後,在經濟落後階段為韓國的現代化立下汗馬功勞的“政府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和集權專制體制,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開始走向自身的反面,成為韓國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為此,韓國政府於80年代初頒布了法律、法規,開始走上“市場主導型經濟”的道路。90年代,韓國“經濟自由化”和國際化的步伐明顯加快,政府對經濟的主導作用大大削弱,市場的主導地位日漸增強。

  韓國的經濟快速發展:GNI到1991年增至5253美元,90年代後半期以後,達1萬美元以上,2006年達到17690美元,在短短40多年裡增加了200多倍,由落後國家一躍而成為世界先進,成為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其國民生產總值在1995年已居世界第11位。

  從李承晚政權的專制政體、樸正熙政權的政府主導型改革、“維新體制”到金泳三的“文官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韓民國在民主化的道路上步履維艱。民主夢想的踐行經過了漫漫長夜,在廣大民眾的奮力爭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所施加的強大壓力下,民主政治的實現終於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韓國現代政治的發展歷程在雄厚的現代經濟基礎上成為憲政民主不斷推進的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

  一般來說,向穩定的民主政體轉型大體有兩種方式:激進式和漸進式。俄羅斯是激進式轉型的典型代表,這種方式的缺陷是需要付出極大的短期成本;韓國的轉型則被視為漸進式轉型的代表,如通過逐步減少政府干預以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地位,通過民主化改革放棄原來的極權式政治體制等。依靠漸進方式從一種狀態過渡到另一種狀態,則需要承受較長時期的痛苦的震蕩。

  20世紀60年代前的韓國非常貧窮落後,1962年人均國民收人GNI僅87美元,屬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行列,2006年達到17690美元,由落後國家一躍而成為世界先進,成為新興的工業化國家。韓國作為一個後髮型的東方國家,其經濟現代化的成功,被國際學術界譽為“韓國模式”。這一模式自八、九十年代以來,隨著韓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社會轉型(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及由上述各方面形成的總的文明形態)歷經了重大的變革,也為後發國家的社會轉型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從一般的國際經驗來看,人均GDP達到1000-3000美元的階段是社會經濟發展極為關鍵的轉型期。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後,經濟發展都面臨選擇權衡問題,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發展結果。巴西、阿根廷等國社會政治動蕩不安,經濟長期停滯不前,喪失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韓國、馬來西亞等國政府則採取了較為合理的政策,保證了社會政治穩定,促進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2007年人均GDP為2568美元,已經進入了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關鍵時期。考察韓國在經濟轉型時期所面臨的社會政治風險,研究韓國政府應對挑戰的對策得失,對於中國解決好社會矛盾和發展問題具有相當的借鑒意義。古語亦有雲:“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原標題:韓國轉型對中國的啟示:如何實現經濟高增長和政治轉型

   2014-07-07 06:55:49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