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國九條最大利好在於以治市來救市

http://www.CRNTT.com   2014-05-13 11:59:28  


新“國九條”發布 資本市場迎重磅利好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訊/5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由於對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出了九點綱領性的意見,被稱為新“國九條”。《每日經濟新聞》日前登載資深市場觀察人士朱邦凌的評論文章指出,新“國九條”不是簡單地救指數,而是在治市的層面救市。其最大意義在於,以治市來救市,以制度變革激活資本市場。全文如下:

  在滬市糾纏2000點和IPO重啟的時點,新“國九條”被市場理解為救市。但新“國九條”不是簡單地救指數,而是在治市的層面救市。其最大意義在於,以治市來救市,以制度變革激活資本市場。

  每當指數下滑,市場就響起一片“救市”的聲音,降低印花稅、實施T+0、降准等釋放流動性的言論就鋪天蓋地。從這種角度來說,部分投資者對新“國九條”多少有點失望,甚至感覺空洞沒有新意、沒有“實質利好”。

  其實,投資者的疑慮是有道理的。這種疑慮,是多年來資本市場法治環境的映射,源自投資者對治市的信心不足。欺詐發行和內幕交易沒有得到有效治理、題材炒作和投機盛行的市場,只能指望在關鍵時點釋放流動性和政策性利好進行“電擊”,然後指數發動一波脈衝性行情,這就是過去所謂的“救市”。但這種依靠外部刺激的救市行情注定短命,指數很快會重回原點,A股就在這種周而複始的市場循環中成為“時間的小偷”,偷走了一代代投資者的時間與金錢。

  救市只能救得了一時,治市才是根本,才是資本市場長期繁榮的基石。從某種意義上說,新“國九條”就是我國資本市場治市的綱領性意見。隨著A股在大金融格局中的日益邊緣化,如果沒有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救市”,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A股自身已經很難成為具有吸引力和造血活力的新市場。二級市場的資金枯竭,一級市場融資功能的孱弱,揭示A股市場已經陷入“囚徒困境”。

  “國六條”基礎上的新 “國九條”,意在打造強力資本市場。其實現路徑是以註冊制改革引航,通過發展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區域性股權市場,加快多層次股權市場建設。通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鼓勵市場化併購重組、完善退市制度,為股票市場建設提供制度保障。新“國九條”將大大拓展未來資本市場的廣度與深度,為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企業融資提供強力資本平台,同時拓寬居民投融資渠道,引領A股市場走出目前的“囚徒困境”。

  我們先跳出資本市場,從宏觀上關注大金融格局,在資金規模上通過數字直觀目前資本市場的地位。很多成熟經濟體直接融資比重在80%左右,間接融資只占20%。而我國恰好相反,間接融資的比重占了80%多,直接融資不足20%。金融業結構的不合理分布,其結果必然是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發展的嚴重不協調。截至2013年12月末,銀行的總資產為151萬億元,保險為8.3萬億元,但證券卻只有2.08萬億元。也就是我國金融業總資產現已突破160萬億元,其中93%歸商業銀行,5%是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只有2%左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