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唐翼明:包容、多元、共通,我的“中國夢”

http://www.CRNTT.com   2014-02-12 13:23:50  


 
  時代周報:你在台灣任教十八年,如何反思中國文化中關於理想社會和美好生活的構想?

  唐翼明:我在台灣待得比較久,父母都在台灣,我先後在文化大學、政治大學、淡江大學、東海大學任教,有許多學生,也接觸了台灣各階層的人物,對台灣有較多了解。我剛到台灣的時候,大陸和台灣的貧富差距還很大,現在則差不多趕上了,但是大陸農村和偏遠地區跟台灣還是有相當大一段距離。兩岸的差距更多地還是體現在社會的軟件上,如民眾素養、社會風氣、人和人的關係、辦事效率等。

  台灣社會最讓我有好感的是這樣幾點:一、農村和城市差別不大,民眾普遍較為富裕,但並無奢靡之風;二、民眾教育程度高,素養好,一般人都能做到文明守法、有禮貌、守秩序,人際關係較為溫馨祥和、較少暴戾之氣;三、老百姓不怕官、不怕警察,敢於批評官員和政府,沒有因言治罪的恐懼;四、中國傳統社會的倫理、道德、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只要不與現代社會生活相衝突的,基本得以保存,不存在文化斷裂現象;五、公務員一般都能做到守法不亂來,基本上少見當官做老爺的,貪污腐敗的現象較少;六、公共機關辦事效率較高,服務民眾的觀念普遍樹立,公務員對老百姓都客客氣氣,基本上見不到老百姓受公務員的氣、辦事到處鑽煙囪的現象。台灣也有台灣的問題,但以上幾點確實比大陸好。

  中國文化中對理想社會的描述大致包括統治者愛民、行仁政(所謂“王道”、“王天下”)老百姓豐衣足食(孟子說:黎民不饑不寒)、社會財富分配合理(孔子曰:不患貧而患不均)、社會風氣講禮義廉恥(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我覺得台灣社會在向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比較成功地保存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些積極成分,同時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中具有現代文明特征的一些先進觀念,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多種“中國夢”,無需定一尊

  時代周報:你如何理解“中國夢”的文化內涵?

  唐翼明:我贊成“中國夢”的提法。我理解的“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復興之夢”、“中國現代化之夢”、“中國人美好生活之夢”。

  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世界強國,只是近幾百年才落後了,落後的根本原因是在世界現代化運動中沒趕上趟。近五六百年來人類社會逐漸由傳統的農業文明轉型為現代的工業文明,這個運動起始於歐洲的文藝復興,到現在還沒有結束。中國明清兩代特別是清代,由於閉關鎖國,以至於在這個運動中變成了後知後覺的國家,經過中英鴉片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才一步步被打醒過來,被逼著走上現代化這條路。完成現代化、復興中華民族,就成了近兩百餘年來中國先進知識人和全體國民的理想。

  從文化內涵來看,我覺得“中國夢”應該具備包容性、多元性和共通性。

  先說包容性。“中國夢”,就是凡中國人皆可以有的夢。首先,它是不分階級、階層的,富人可以做,窮人也可以做;白領可以做,藍領也可以做;知識分子可以做,沒文化的人也可以做;當官的可以做,草民也可以做。其次,它是不分政黨的,共產黨人可以做,國民黨人也可以做,其他黨派,民進、民促、民盟都可以做,連台灣的民進黨,只要不堅持台獨,也未嘗不可以做,無黨無派同樣可以做。

  再說多元性。中國夢可以有多種,無須定於一尊。領導人希望中國變成世界強國,平視群雄,這固然是中國夢;老百姓希望中國變得更富裕,衣、食、住、行、育、樂變得更舒適,社會更公平,更有正義,當然也是中國夢;知識分子希望中國變得更現代,更民主,更自由,又何嘗不是中國夢?中國夢可以像一個萬花筒,不離中國這個筒,但可以有百般圖案,千般花樣,老少鹹亨,男女同樂,因此活力無限,生命無窮。如果把中國夢定義為某一種固定的圖案和花樣,只許做這種夢,不許做那種夢,那就是畫蛇添足,非唯無益,而且有害。

  最後說共通性。大家都希望中國變好,自己的生活也變好,有希望有盼頭,蒸蒸日上,而不是相反。這就是共通性。

  有包容性,有多元性,有共通性,這就能夠把大家團結起來,而不是鬥來鬥去。中國人做此夢久矣,鴉片戰爭以後就做起了,洋務、自強、變法、維新是做此夢,辛亥、共和、五四、抗戰仍然是做此夢,1949年以後,共產黨在此岸,國民黨在彼岸,雖然曾經打得你死我活,罵得雞飛狗跳,但從歷史的長鏡頭看,又何嘗不是異床而同夢?中國人要團結起來,不要自己鬥來鬥去,這樣才能早日實現“中國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