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
埃及政變,誰哭到最後 | |
http://www.CRNTT.com 2013-07-16 12:32:45 |
後穆巴拉克時代,穆斯林兄弟會為獲得夢寐以求的執政機會,曾刻意表現出溫和、世俗的一面,一度引發國內外贊譽潮。去年穆爾西就職總統當天,美國駐埃及大使安妮.帕特森曾在演講中動情歡呼“埃及是阿拉伯世界唯一通過選舉實現民主的國家”。 正如法國《新觀察家報》所言,歷史曾慷慨給予兄弟會和穆爾西一個機會,來證明伊斯蘭主義者同樣可以適應民主體制,並能治理好國家。 一開始似乎不錯,穆爾西稱自己是“所有埃及人的總統”,承諾發展經濟,確保社會安定和人身安全,但很快這一切都變成泡影。兄弟會政府在經濟上一敗塗地,治安和安全始終未恢復,各項改革要麼淺嘗輒止,要麼變成兄弟會打擊異己、加強集權的把戲。去年11月成功調解加沙衝突是穆爾西政治生涯的頂點,也是轉折點,幾天後的11月22日,他就發布集權法令試圖讓總統的權力凌駕於司法之上,8天後又強行通過憲法草案公投。 人們很快發現,穆爾西不過是兄弟會的秘密權力中樞—“執行辦公室”的傀儡,80%~90%的“穆爾西指令”其實來自該機構的“輔導員”(Guide)們。擁有“輔導員”稱號者據說多達15人,但為人所熟知的僅寥寥幾名,總統穆爾西甚至都不在“輔導員”名單上。在這些保守派主導下,穆爾西政府對政治、經濟症結視若無睹,卻執著地試圖將埃及社會重新伊斯蘭化。在開羅執業的律師娜塔莉.莫裡隆稱,這種做法讓兄弟會中的溫和派伊斯蘭主義者離去,只剩下最激進、最保守的一群。 而對於這一切,穆爾西和兄弟會卻顯得遲鈍和麻木。他們繼續依仗著大選高達51.73%的得票率,和一度高企的民意支持率(去年10月,兄弟會支持率曾高達80%,穆爾西個人則高達60%),不斷強化自身權力。就在此次政變危機爆發前夕,他們還不斷插手司法、立法系統和檢察院的人事安排,試圖“摻沙子”、“挖墻腳”。 在政變前夕,埃及總共27個省中,兄弟會背景的省長已達11人(其中7人是6月份突擊任命的),其中一些人選極富爭議,如盧克索省長被提名人,就是對1997年導致近60名遊客死亡的恐怖事件負責的Jamaa Islamiya組織頭目。正如埃及研究專家查伊瑪.哈薩博所言,兄弟會核心只顧自身攬權,卻忽略了一個常識,即伊斯蘭教條不能取代務實的政治、經濟計劃。經濟的萎靡不振,讓穆爾西政府承受和穆巴拉克政府後期同樣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壓力,IMF苛刻的救助條件讓他不得不轉向卡塔爾,結果是更多的宗教保守政綱出台,並引發更多矛盾。 原本兄弟會擁有最強大的群眾勢力,信徒號稱占埃及總人口1/4,而反對派則四分五裂,觀點紛紜,形同散沙。但隨著兄弟會不斷排斥異己,樹立權威,自由派、世俗派、什葉派穆斯林、科普特基督徒、知識分子和女權主義者們紛紛聚集到“反兄弟會”的旗幟下,一如當初他們和兄弟會以“反穆巴拉克”的理由聯合。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