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沈從文家書》是保存時代氣息的文學

http://www.CRNTT.com   2013-04-01 11:45:26  


圖為沈從文1972年6月8日致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楊振亞、陳喬之信。信中談服裝資料的整理研究工作,以備出書。信中亦談及工作、生活中各項艱辛窘迫。
  中評社北京4月1日訊/今年是中國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去世25周年,這位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肩而過的文學巨匠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作品,根據其書信整理而成的《湘行散記》、《從文家書》等作品更是膾炙人口。讀者熟悉的往往是1949年以前的沈從文及其作品,而對於1949年以後的沈從文,往往只有解說員、文物研究者等印象。

  最近由北京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沈從文家書(1966-1976)》單行本讓普通讀者可以通過一種親切自然的方式走近這位文學大家。就此,《東方早報》記者專訪了對於“沈從文與20世紀中國”這一主題素有研究的復旦大學中文系張新穎教授。張新穎介紹,《沈從文全集》收錄的書信達九卷之多,每卷大概40萬字,總共有1500封左右,而其中的八卷300多萬字都是沈從文在1949年以後所寫。這些書信不是有意的文學創作,但真正保存了那個時代的信息、人的心靈的信息,因此,張新穎認為,這些書信也是“那個時代里特別重要的文學”。

走進那時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

  東方早報:《沈從文家書(1966-1976)》與之前的《從文家書》、《湘行書簡》等書信集在編選上有何異同?

  張新穎:《湘行書簡》是1934年沈從文回老家途中寫的,比較單純。《從文家書》是他從1920年代一直到1980年代寫的書信。而《沈從文家書(1966-1976)》是集中了他在“文革”期間寫的書信,主要是時間段上有區別。

  東方早報:1950年代以後,沈從文基本上不再從事文學創作,但是從這册《沈從文家書》可以經常讀到他對比如“文革”時期的文學創作的不滿。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在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上的強烈反差?

  張新穎:其實,沈從文不止是在“文革”期間,他很早開始就在思考和談論這些問題,一直到1988年去世,他的書信是一致的,很多想法都是一貫的。

  沈從文1949年以後寫的書信,數量非常大。在《沈從文全集》里,書信一共有九卷,每卷大概40萬字,總共有1500封左右,其中1949年以前寫的只有一卷,1949年到1988年期間寫的有八卷,也就是說,他在這個時間段寫的書信至少在300萬字以上,從數量上講接近他創作的文學作品的總量。

  我們很難說,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內心世界到底是怎樣子的。沈從文書信的意義,就是可以讓我們了解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在40年漫長時間里的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這個意義特別大。像沈從文這樣連續不間斷地把他的內心生活寫下來,而且數量這麼大,不能說絕對沒有,但很難找到。

  至於說他對創作經常發表一些不滿的意見,這種不滿是因為對於文學他有自己的想法。其實從1950年代到1960年代他一直想寫東西,也有實際的規劃,留下了很多手稿,但他一直就覺得寫不好,覺得別人發表的東西也不好。從他的角度來講,文學創作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可到了新時代,它的要求變了,有了政治意識形態的前提,這與他的寫作不太符合。沈從文表現出來的是不寫,雖然也偷偷地寫,但他自己也知道寫不好,所以也沒有拿出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