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教科書和檔案館裡的“甲午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12-09-09 09:33:02  


8月21日,日本陸上自衛隊在富士山下的禦殿場舉行年度“富士綜合火力演習”。法新社
  中評社北京9月9日訊/到今年9月中日甲午海戰已過去118個年頭。雖然歷史已塵封多年,但至今,日本對這場戰爭仍有著完全不同於外界的描述和解讀。

  在據稱日本最古老軍事博物館的靖國神社“游就館”內,專門有一個展廳常年展示著甲午戰爭中的遺物和史料。走進其中,《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看到這裡面所有的圖片和史料都在竭力美化那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渲染日軍的英勇無敵,卻絕口不提日軍在旅順屠殺中國人的歷史事實。

強調戰爭“正當性”淡化侵略色彩

  為探究日本是如何描述與解讀甲午戰爭的,記者近日找到了日本中學使用頻率較高的、由山川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史”教科書。書中對“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的描述主要放在了戰爭的背景和原因上。

  該教科書是這樣描述戰爭原因的:“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農民起義,中國的清政府應朝鮮政府請求,出兵協助鎮壓,並依據《天津條約》通知了日本。為對抗清朝的出兵行為,日本立即向朝鮮派出了軍隊。兩國出兵後,農民軍與朝鮮政府進行了和解,但日中兩國圍繞朝鮮內政改革問題對立加深,於7月爆發了軍事衝突。”

  文中的《天津條約》,是清政府和日本在朝鮮“甲申事變”後於1885年4月簽訂,規定“將來朝鮮國若有變亂重大事件,中日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及事定,乃即撤回,不再留防”。

  日本教科書強調出兵的根據是《天津條約》,試圖以此來證明戰爭的“正當性”,淡化侵略色彩。但日本教科書裡並沒有提及“朝鮮平息農民叛亂後,要求日本和清政府撤兵被拒絕”的事情。

  實際上,日本小學館出版的《日本大百科全書》直接承認了日本發動甲午戰爭是有預謀的。該書在描述甲午戰爭背景和原因時稱,“朝鮮農民軍解散後,清軍沒有像日本預期的那樣,與日軍發生衝突,因此沒有找到開戰的口實。於是日本政府提議日本和清政府共同改革朝鮮內政,如果清政府拒絕,日本將單獨改革,一方面讓朝鮮從屬日本,另一方面挑釁清政府,逼其開戰”。

  另外,與中方認為甲午戰爭從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開始不同,日本教科書認為海戰只是“軍事衝突”,戰爭是從8月日本宣戰開始的。而且,教科書對“軍事衝突”描述並不具體,既沒有提日軍首先向清朝巡洋艦開炮,也沒有講日軍擊沉運輸中國軍隊的“高升”號英國商船,試圖以此來逃避戰爭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