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許小年:一定要有制度的現代化 | |
http://www.CRNTT.com 2012-08-16 12:10:03 |
傳統模式的最後告別演出 轉變經濟的模式,我們已經談了十幾年,這是因為我們還沒有成功,如果成功的話也不會再談了。轉型失敗的原因,我覺得最根本是政府和企業沒有感受到壓力,GDP年年增長,從政府到民間,彌漫著一些不好的情緒,甚至金融危機也沒有獲得傳統模式的衝擊,市場無形之手,則被迫後退,每一次單位產生的轉型效果,都使企業的信心大增,特別是每年4萬億的財政刺激,還有18萬億的銀行貸款,這使得政府主導下投資拉動的傳統增長模式,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前所未有的投入帶來的經濟危機的反彈,雖然充滿了戲劇性,但這畢竟是傳統模式的最後告別演出。 在中國企業界和中國拯救世界的過程中,GDP一度下滑,我覺得這不是常規的經濟體系循環。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標誌著投資驅動的傳統模式的終結。傳統的投資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政府參與經濟的活動越來越多,對經濟的微觀管理越來越嚴,政府和相關部門從管制中獲得的利益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國有部門的強力擴張,擠壓民營經濟的空間,導致了創新精神的衰弱,不僅使經濟增長難以維繫,而且引發了諸多的社會問題。 如何渡過難關?我認為不能再靠傳統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問題留給下一代,而是要直指病根,對症下藥。既然原因是產能過剩和缺乏新的投資機會,就要通過市場化的收購,進行行業重組,或者是通過改革開放,特別是對內開放,創造新的投資機會。既然消費的正式原因是民眾的收入滯後,就需要全面減稅,弱化政府的經濟功能,強化政府的社會保障功能。既然成本擴張的道路走不下去了,企業就要盡快從製造向研發創新轉型,但所有這一切,都要求重提市場的作用,重振民營經濟。 重振民營經濟 重振民營經濟有著經濟轉型和社會穩定的雙重意義。由於壟斷性國有企業,它們沒有創新的動力,即使創新成功,也不能享受創新帶來的回報。沒有民營經濟的重振,就無法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民營經濟也關係到社會的穩定,據全國工商聯統計,民營經濟目前占GDP的一半,雇傭了70%以上的勞動力。要穩定社會,必須穩定民營經濟,否則這個問題就解決不了。如何重振民營經濟,我想我們需要的改革措施,法律上、政策上有很多,我想強調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並非因為英國當時的蒸汽技術最為先進,而是因為英國第一個建立了保護私人產權的制度,有效的產權保護,刺激了民間的投資和金融創新,“工業革命”的實質不是技術革命,而是一場制度革命。 沒有私人產權的保護,就不會有工業革命的產生;沒有私人產權的保護,就不會有持續不斷的革命的創新。我們很遺憾地看到,趨勢與願望是相反的,提到國有產權馬上腦子裡想到的是神聖不可侵犯,而私人資產似乎是神聖可以侵犯的。近年來就發生過多次侵權的事件,地方政府以低價強行收購民營的油田、礦山和企業,有些地方甚至動用了公檢法,我們可以看到對私人產權的保護在弱化。 經過30多年市場經濟的發展,今天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擁有財產,因此產權保護就是保護我們每個人的利益。在改革開放的當下,無論採取怎樣的宏觀政策我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都將繼續下降,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回到小平同志所確定的改革開放狀態,而是一味空談,拖延時間,經濟和社會的問題不斷積累,有可能超過我們脆弱的社會結構所能承受的範圍。所以我再次呼籲,及時啟動改革,回到小平同志的改革開放的政策上來。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