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
請不要禁止民間環保自測空氣 | |
http://www.CRNTT.com 2012-07-17 11:58:58 |
環保部空氣質量標準爭議:測的不是空氣是民意 一場“我為祖國測空氣”的民間自救行動開始推廣,人們期待以此觸發政府部門共同的痛感,並以此倒逼空氣質量標準的完善。這個意義上,“我為祖國測空氣”,測的其實不是空氣的質量,而是民意的分量。 改善環境質量“不及格”並不可怕 要是大範圍納入監測,全國許多城市都要面臨空氣質量失守的尷尬處境之中。所以,就有了“技術成熟,時機不成熟”的說法。這樣的說法,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大眾質疑與籲嘆之聲清醒的告訴我們,與其打腫臉充胖子,到不如坦然面對現實,道理很簡單作為城市的一員,我們任何人都逃避不了。 防治大氣污染,應看民眾的“臉色”行事 中國人固然不應看美國人“眼色”行事,但總該看民眾“臉色”行事吧?隨著我國經濟步入快車道,工業化在快馬加鞭,不時曝出“毒空氣”污染事件,民眾不堪其擾。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面對如此實際情況,總要替污染說幾句護短的話,在他們的眼裡,政績是最重要的,民眾的健康可有可無。 “時機不成熟”是眼不見為淨的“鴕鳥政策” 原來所謂的“時機不成熟”,是一種眼不見為淨的“鴕鳥政策”。目前我國在PM10的控制標準下濃度還比較高,還沒有根本解決,PM2.5標準之下的檢測結果,誰敢公諸於眾?只有裝作不知道。否則人們可能連呼吸也變得和花錢一樣,能省就省點了。 “時機論”跟“國情說”如出一轍 拿“時機論”敷衍塞責,很是可疑:每逢增薪減稅,總有人言之鑿鑿“時機不宜”;但遇開征新稅的機會,甚囂塵上的又是“條件成熟”的聲音……在此,“時機論”與“國情說”如出一轍。凡利我者,則稱要“與國際接軌”;只要是理屈的,全都歸結為“國情使然”,已是左右逢源的話語技巧。任民意汹湧,“國情說“時機論”屹立風中,永遠不倒。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