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亟須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房地產市場體系 | |
http://www.CRNTT.com 2012-02-29 08:48:51 |
上海金融報發表媒體評論人陳三三文章表示,改革開放前,中國城鎮居民住房實行國家供給制,農村居民則由於人口遷移限制而栖息在廣大鄉村中,城鄉居民在較低的水平上實現了“安居”。改革開放以後,國家逐步取消了住房供給制度,同時隨著工業化進程的逐漸推進,人口出現了世紀大遷移,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催化下,數量巨大、持續旺盛的住房需求,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再加上房地產業本身具有金融屬性,投機性較強,形成了房地產業與工業化進程、城鎮化進程的相互激蕩。只要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不結束,只要現有的產業結構沒有根本改變,中國房地產價格上漲的趨勢就不會結束。 文章稱,房地產價格的持續上漲,大大超乎了國人的想象。人們總是帶著某種臆想或以西方成熟市場經濟國家房地產市場作為鏡像,來揣度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價格會自動調整,回歸到一個合理的水平。因此,政府總是以相機調控的方式進行微調,期望矯正市場的失靈。但事與願違,政府的每一次調控帶來的都是房地產價格的報復性上漲。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這涉及到中國房地產市場普遍性與特殊性的問題。 從普遍性來看,房地產首先是一個商品,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價值規律,即由供求關係決定房地產價格。但是,房地產並不是完全競爭性商品,而是具有部分公共品屬性,與此相適應,其供給也就必須是市場競爭性供給與國家公共性供給相結合。 從特殊性來看,中國目前還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初始階段,人口從農村湧入城鎮,從小城市流入大城市,其數量之大,範圍之廣,古今中外,絕無僅有。在旺盛的需求下,供給相對稀缺,自然而然推升了土地價格。在中國,土地是國有的,地方政府在政績考核面前,發現經營土地比起經營其它實業來得更為實惠,既改變了城市面貌,又獲得了高額的土地出讓收益,可謂一箭雙雕,從而形成了土地財政。同時,美元貶值帶來的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輸入國內,推升了房地產的成本價格。中國房地產的特殊性恐怕在世界房地產發展史上也很難找到相似的案例。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