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保增長”莫忘“再平衡” | |
http://www.CRNTT.com 2011-12-04 08:48:00 |
經濟參考報刊登作者劉杉文章稱,中國經濟在2009年應用寬鬆政策保增長後,導致經濟結構不平衡、通貨膨脹加劇,資產泡沫嚴重,進而減緩了中國經濟“再平衡”進程。但外需持續下降倒逼中國經濟轉型,反通脹不得不加速人民幣升值,這使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在新一輪宏觀調控後取得一定進展。 儘管中國經濟出現下滑趨勢,但總體看,經濟放緩還是政策調控的結果。匯豐銀行發布的11月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 I預覽值大幅下跌至48,創下自2009年3月以來32個月新低,引起經濟界人士震驚。但據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師屈宏斌分析,中小企業指數和就業指數並未低於50。導致PM I下降原因是外需下降,國內需求減少,受影響的主要是上游大企業。如果客觀看,這種變化意味著經濟調整見效,並不需要大驚小怪。當然,在房地產泡沫破裂,通脹受到抑制情況下,促進經濟增長已經變得相當重要。 貨幣數據顯示,“再平衡”取得一定效果。10月中國外匯占款負增長248.92億元,為4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外匯占款負增長,意味著基礎貨幣存量減少,通貨膨脹壓力正在消退。 文章表示,外匯占款負增長表象的背後是,貿易順差逐步減少,資本外流增加。這些跡象表明,中國爭取實現貿易收支平衡的努力已經達到效果。考慮到全球貿易在一定時期內都難以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中國出口快速增長幾無可能,外匯占款負增長或預示著人民幣升值周期即將結束。若此,中國經濟將出現新特點: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