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借鑒里根革命 提高經濟長期增長潛力

http://www.CRNTT.com   2011-10-02 07:58:36  


 
  接下來的第二步是供給改革。里根總統在1981年出任總統時有四個關鍵經濟目標:降低通脹、削減個人稅率、縮小政府規模和減少管制。後三項政策都是對此前二三十年錯誤政策的矯正,這些政策激活了個人的勞動積極性,提高了經濟運行的效率,消除了大量的官僚主義。在英國,二戰後工黨長期執政,大力推行國有化,最終導致經濟競爭力大幅下降,沉屙在身,號稱“英國病”。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上台後,嚴格控制政府支出,大規模推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美英兩國的市場化導向改革,不僅在短期內收到效果,而且從根本上扭轉了其經濟模式滑向政府控制的危險,重新展示了自由市場的優越性,從根本上激活了兩個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文章指出,中國經濟過往30年高增長的源泉在於市場化改革。中國經濟之所以能獲得高於西方國家的增長率,並非得益於子虛烏有的中國模式,更無法證明國家幹預的優越性。中國的高增長率,一來自高儲蓄提供的資本,二來自豐富的勞動力和勤勞忍耐的國民性(中國人年均工作2200小時,很多國家僅1600小時),三在於技術存量落差大而引起的西方技術溢出。在市場化推動下,上述三個因素的積極作用釋放出來,提高了經濟潛在增長能力。

  遠的不說,就拿2003年~2006年的“黃金組合”來看,其主要源泉就在於1990年代後半期開始進行的以市場為導向的國企改革。這輪改革優化了產業結構,極大地增強了勞動力市場的彈性,再加上加入世貿後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使這輪增長持續時間長得出人意料,通脹則出人意料地來得晚。反觀2009年開始的反危機政策,在沒有市場化改革甚至國進民退的大背景下,單純地以需求管理來應對危機,其結果是一年多時間通脹就卷土重來。此次通脹來得如此之快,退得如此之慢,足以催促我們反思其原因。

  可以預料,隨著上述三個因素中後兩個因素積極作用的消退,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將緩慢且持續地下降,需求政策解決不了長期增長問題,如果運用不當,還會導致通脹長期化,令經濟秩序陷入長期混亂。只有進一步市場化改革才能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而下一步市場化改革如何進行,除了要參考自己過往的經驗和教訓,更有必要學習里根、撒切爾當年的做法:反通脹不能含糊,不要陷入以通脹刺激增長的白痴式思維;大政府要變成小政府,昂貴政府要變成廉價政府,政府角色定位要遵循現代社會的基本原則;反壟斷要成為國家下一步政策的重中之重,國進民退要及時扭轉成民進國退;催生投機和尋租的、亂七八糟的產業政策和區域政策要及時清理。總之,唯有更廣泛、更深入的市場化改革,才能在原有要素優勢日益消退的情況下,避免出現更多或更長時間的“狗屎組合”,並為下一個“黃金組合”的出現創造條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