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口結構變化將長期影響中國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1-07-23 08:40:07  


 
  相比日本和韓國,中國經濟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原因如下:不同於韓國和日本在跨過劉易斯拐點三十年之後才遭遇人口紅利拐點,中國的兩大拐點幾乎同時到來,因此勞動力供給的形勢更為嚴峻;不同於韓國和日本在進入老齡化社會時已經擁有較高的人均收入,中國在收入水平較低時即邁入老齡化,因此經濟增長承受的壓力將更大。

  文章分析,過去中國經濟增長體現為高儲蓄率保證的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雖然這一發展模式與中國政府推行趕超戰略,試圖快速實現工業化的努力不無關係,但是人口因素也是保證這一增長模式的關鍵。

  過去三十年人口撫養比的持續下降為中國帶來了儲蓄的持續增加,為中國經濟起飛積累了大量資金。然而這一人口紅利的享受實際上是透支了未來的紅利,少兒人口占比的提前下降導致後備勞動力嚴重不足,同時勞動人口迅速上升將在未來加速老齡化過程,未來淨消費人口占比將快速超過淨儲蓄人口占比從而降低儲蓄率,高儲蓄基礎下高投資增速帶動的高經濟增長模式將不可持續。

  同時,中國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曾經為中國經濟帶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在勞動力從農村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要素的優化配置極大地改善了經濟運行的效率。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農村貨幣化率低於城市,農村勞動力在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貨幣需求,這一需求吸收了大量超額貨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以發行大量的貨幣刺激經濟提高產出,而不必擔心通貨膨脹率的提高。這就為保證高投資率提供了貨幣基礎。但伴隨著劉易斯拐點的越過,城鄉貨幣需求的二元結構趨於統一,高貨幣發行、高投資率、高經濟增長率和低通貨膨脹率的增長模式將不可持續。

  過去三十年中國較高的國民收入水平保證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從而擺脫貧困陷阱。但由於資本報酬的遞減規律和勞動力投入數量的約束,單純增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長方式將難以為繼,未來經濟增長將依賴於生產力提高。

  文章指出,劉易斯拐點和人口紅利拐點的越過為中國經濟從要素驅動向生產力驅動的轉型提出了迫切要求,中國正處於十字路口。正是在生產要素驅動到生產力驅動的轉折點上,國家之間出現了分化,許多中等收入國家未能實現這一轉變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至今成功擺脫這一陷阱躋身高收入國家的也僅有日本和東亞四小龍。

  一國經濟能否成功越過庫茲涅茲拐點,收入差距能否成功縮小,是其是否能夠維持持續增長動力的關鍵。可以看出,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各國,衡量經濟不平等程度的基尼系數很高,而成功實現跨越的日本、韓國,基尼系數則較低。

  文章最後說,在快速越過劉易斯拐點和人口紅利拐點後,中國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增大。如果此時中國能夠順利改善收入分配狀況,越過庫茲涅茲拐點,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前兩大拐點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未來中國經濟能否成功轉型,能否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庫茲涅茲拐點的順利越過將至關重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