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期選舉是對奧巴馬喪失原則的懲罰 | |
http://www.CRNTT.com 2010-11-05 11:13:57 |
美國中期選舉結果基本格局確定,目前,美國共和黨以234比181領先,奪回眾議院已無太多懸念,而民主黨則以微弱優勢竭力保住參議院多數席位。中期選舉延續了一個基本的規律,即入主白宮的政黨必然要在中期選舉中丟掉眾議院。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民主黨控制參眾兩院的好日子過去了,一個艱難制肘的境地已然來臨。 那些原本支持奧巴馬和民主黨的民眾,例如女性、中下等收入的白領、年長者等等,都開始大比例地跑到共和黨陣營,激烈地反對民主黨、奧巴馬和議長洛佩西(奧巴馬堅實盟友)。儘管從某種意義上,民意是勢利和善變的,但是奧巴馬快速從“神話傳奇”變成“平淡無奇”,他本人要負很大的責任,我們認為,恰是他的無原則性、調和性、自以為“超越黨派”的廣泛性、弱化“承諾”的妥協性造成了這一局面。人們突然發現,叫嚷著“改變,我們可以”的奧巴馬一旦入主白宮,就採取一種過度短視的現實主義“老政客氣度”來調和各種衝突,甚至不斷違背此前宣講的原則。 奧巴馬一直將醫保改革視為他最重要的政治議題,將4500萬“被遺忘的人”納入社保,如果他真是這樣的理念,他就必須考慮到要犧牲某種程度的“醫療自由選擇”,他應當反覆說明在低強度的全覆蓋要遠遠好於目前運作高昂的商業保險計劃,代價是一些自由的消失。但是他一方面說“不會影響自由選擇”、一方面又說“新醫保大大降低成本”,在共和黨的攻擊下他退卻了,他幾乎將醫保中最反映“奧巴馬味道”的部分都去掉了,這個新醫保計劃在不改變以前模式基礎上,將4500萬人拉進來,怎麼可能會“大幅度降低成本呢?” 醫保如果是奧巴馬的“一等一”議題,那麼金融危機的救市行動完全是被凱恩斯主義俘獲的鬧劇。雖然民主黨一貫跟大政府主義比較近,但是奧巴馬在競選時表達了對里根主義的熱愛,他反覆強調美國資本主義原則就是“只能拿自己的錢冒險”。1929年-1933年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最大悲劇不是市場的自然調整造成大量失業,而是失業人口沒有社會保障,無法“熬過”一段艱難的歲月,從而導致了全世界對自由市場的惡性懷疑。而羅斯福主義最輝煌的部分不是用貨幣和財政來實施經濟刺激,實際上經濟刺激是失敗的,它“擠出”了私人投資和妨礙了市場的復甦和更新,它最重要的是提供了社會保障,讓勞動力市場大量失業的暫時悲劇能夠“熬下來”,提供民眾救濟,從而設置了人力資本的“緩衝期”,讓市場自我調整時能夠更彈性,構築社會安全網來協助市場的調整。蕭條期不是病態,也是偉大企業誕生期和經濟孕育期,因為新生代企業家可以利用低靡的生產要素,從而更多的人在壓力下創業,也更容易擴散新的技術和思想。 但是奧巴馬將“救市”壓倒性地放在醫改之上,低強度、廣泛性和普惠式的醫改是構築社會安全網的一個重要方面,原本應當讓醫改變成一種協助市場自然調整的政策。“拿別人錢冒險”的華爾街應當“最終埋單”。即使經濟下滑的數字再恐怖也要沉住氣,真正的洞察力恰恰是建立在對原則反覆而苛刻的堅守之上。但是奧巴馬令人失望,他被既得利益者恐嚇式的“大蕭條往事”所挾持,同意美聯儲無節制“印鈔”拯救、消費大量財政資金去保護那些錯誤的企業。他喪失了原則,也讓支持其普通選民認識到他不過是“華爾街黑色衍生品”,這些選民用自己的稅收和接受未來通脹“吞噬”收入流為“華爾街”埋單。而刺激經濟的再次無效讓失業率還是保持近10%的水平,支持其選民既看到奧巴馬背叛原則,又沒有得到實惠,於是他們“離開”。 奧巴馬的故事對很多國家的政策當局也有相當借鑒意義。一個有原則性的人,一開始並不被人所喜,但如果他是透明和堅定的,民眾自然會在合適的時機挑選他,完成時代的更迭。如果討巧多面,一旦被認清,聲譽不斷衰減。一些國家領導人在過去經濟泡沫時候堅持了正確的“反通脹”政策,但一旦遭遇突發性的金融危機,則害怕別人說其不懂經濟,反向式歇斯底里刺激經濟,這里面的教訓跟奧巴馬是相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