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化病症下的早熟童年與返稚青年

http://www.CRNTT.com   2010-04-26 10:06:13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訊/一群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面對命題作文《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大寫婚戀、甚至是婚外戀,讓身為考官的成年人大跌眼鏡。《華商晨報》今天登載張天潘的評論文章“文化病症下的早熟童年與返稚青年”,文章指出,早熟的童年與返稚的青年如此悖論式地真實地呈現出來,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這個時代匪夷所思的沉重現實。內容如下: 

  一群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作文競賽中競相展示自己的“早熟”。面對命題作文《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這群十二三歲的孩子們大寫婚戀、甚至是婚外戀,讓身為考官的成年人大跌眼鏡。(4月25日《楚天金報》)

  從第一印象中,這些孩子在文中的那種模仿性與文字靈性,不禁令人眼前一亮,甚至感到十分可樂和充滿童真。但是,如果我們靜心去想一想,卻可能會發現另一種樂不起來的憂慮,因為這種兒童對成年人遊戲的競相展示,或許是早熟的不良後果,而且這種早熟,很多程度上是這個社會的成人在不知不覺中灌輸給兒童的,是對成人世界的反射。

  因此,我們仿佛真的看到了尼爾.波茲曼斷言的“童年消逝”:童裝日漸成人化,兒童文學、歌曲不斷萎縮,婚外戀、性與愛欲成青少年話題、青少年犯罪率急速增長、殘忍度令人咋舌。

  只是波茲曼萬萬沒有想到,在現在的中國,不但兒童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童年,而且有更多的成年人特別是一些“70後”、“80後”青年人卻慣性地沉溺在童年的世界,不幸地成為一群不願意長大的“後兒童”,或“大齡寶寶”,青年日常的生活充斥著返稚行為,比如我們看到了喜羊羊、灰太狼、麥兜豬、機器貓,這些動畫成了“成人紙尿布”,開心農場、綿羊音曾軼可、漫畫書、單機遊戲,這些看似簡單的、不完美的事物,卻成了青年的最愛。

  於是,童年的孩子有了成人的思維與語言方式,放棄了他們應有的單純與天真,而成年人卻回籠到童年時代,不願長大一般,想回避應有的責任與直面現實的勇氣。波茲曼有個判斷:如果一個民族分心於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複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了幼稚的嬰兒語言,如果兒童的清純開始了泥沙俱下的成人化,那麼這個社會及其文化,肯定是出了問題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