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關注美聯儲退出策略 | |
http://www.CRNTT.com 2010-01-04 11:40:12 |
實際上,受金融危機較小的國家最近已開始實施退出策略。8月開始,以色列、澳大利亞和挪威都開始加息了。印度已經宣布從11月7日起將商業銀行法定流動資金比率由24%調升至25%。一方面實施退出策略的國家不斷的增加,而另一方面,主要國家依然謹慎。杜拜和希臘的風波,讓決策者和投資人再次意識到,金融危機還沒有完全結束。在這樣的氛圍下,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新西蘭、巴西、韓國、瑞典等多數國家央行在本月的議息收官戰中仍維持“按兵不動”的利率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因能源價格上漲,美國11月CPI環比上升0.4%,同比上升1.8%,這是該數據一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比增長。此外,美國11月新屋開工量環比增長8.9%,超過市場預期。由此可見,正是由於這些細微的轉變,已經開始促使伯南克的美聯儲作出調整。 文章表示,對於美國這一舉動,中國應該給予高度關注。日前召開的央銀貨幣政策委員會四季度例會顯示,明年貨幣政策基調將是繼續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把握信貸增速,引導均衡放款,避免過大波動,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等貸款。實際上,當前橫在我們面前的是通脹預期這個風險因素。國內大量的流動性造成我們的物價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由於通脹具有全球化的特征,其對國內貨幣政策的影響,應該更多的從全球協同控制通脹的角度來思考。可以預見,2010年我國更多的是面臨成本推動型的通脹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將處於經濟基本面和流動性共同推動的上漲時期,這可能對經濟的恢復造成打擊。 文章指出,從全球流動性的角度來看,由於人民幣不能自由流通,同時由於中國本身擁有龐大的美元外匯儲備,造成貨幣供給受到美聯儲的限制,因此中國的貨幣政策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實際上,從歷史來看,大宗商品價格也同美國貨幣供給關係密切。美元作為全球性的硬通貨,決定了美聯儲扮演的角色重要得多。從這個角度來看,未來通脹或者通脹預期導致的貨幣政策收縮一定是在美國收縮、全球主要經濟體協同的情況下達成的。因此,美聯儲的這次對通脹的關照,顯示出伯南克在政策方向上已發生轉變,中國在應對通脹方面的措施也需要提早形成,防患於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