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台灣真的能保住文化優勢嗎

http://www.CRNTT.com   2009-12-12 10:51:24  


老本祗可以啓動和補濟,不創新就難以持續。
  中評社台北12月12日訊/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今天在《聯合報》“台灣真的能保住文化優勢嗎?”作者表示:“我們正仰賴既有的文化內涵發展周邊產業,徒有消耗而未開源,吃的正是老本!”“很多官員都認同台灣的優勢是文化的豐富,只不過在強調優勢的同時,應正視與我們享有相同文化的大陸正以可怕的速度迎頭趕上。”“文創產業的源頭往往來自該國該地區的文化底蘊,文化藝術的“原創性”特質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給予養份,只會被所謂的“產業”消耗殆盡。”文章内容如下:
 
  “文化創意產業”是最近幾年的顯學,也是最夯的話題之一。由於境外的諸多成功經驗,讓我們意識到它的龐大潛力,因此政府把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之一,成為力推的重點產業,以使文創帶動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於是,各界的人都開始談文創,從政策、各式論壇舉行、“立委”問政及電視評論節目全都在談論相關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詮釋與期許。

  政府則在今年一月召開了“文化創意產業圓桌論壇”,廣邀各方人才提供意見。從十六次的會前會到在“總統府”召開的六次圓桌會議,幾乎全台灣所有對於文創環境的聲音和建議都完整表達了。然而,每當政府談論這個話題時,談的雖是“文化創意產業”,但“文化”、“創意”、“產業”三者的精神、內涵都不一樣,推動的方式當然也會不同,政府若以推動產業的方法來概括發展三者,在政策方向的掌握上是十分令人憂心的。

        發展文創產業 須有深厚文化底蘊

  大家都知道,要發展文創產業,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用“文化創意”來“加值”產業;而且需要有紮實的文化基礎,才能讓產業存續長久。理念雖如此,目前我們卻未看到政府有任何加深文化源頭的具體政策與行動。換言之,我們正仰賴既有的文化內涵發展周邊產業,徒有消耗而未開源,吃的正是老本!

  此外,我發現很多官員都認同台灣的優勢是文化的豐富,只不過在強調優勢的同時,應正視與我們享有相同文化的大陸正以可怕的速度迎頭趕上。大陸先前受政治因素影響,在發展文化的起步比我們晚。不過,近幾年大陸急起直追,傾全力積極大興土木,延攬人才,建設文化軟硬體,正設法厚植國家文化實力,更是喊出“中國創造”的目標,企圖改變世人“中國製造”的印象,爭取成為華人文創產業的龍頭地位。

  那麼,台灣的地位將會有如何的變化呢?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十幾二十年前,在擔任亞洲作曲家聯盟秘書長期間,成員來自於台灣內外,當時大家普遍的認知是,台灣有很多優秀作曲家,實力素質堅強,而大陸的作曲家因社會封閉,欠缺自由開放的創作空間,往往不被視為競爭對手。而現今大陸開放了,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的大陸作曲家非常多,由於世界環境的變化、資源的強力挹注、機會紛紛湧入,國際間對於大陸作曲家的矚目更甚以往,他們對於全球文化藝術界的影響日益強大。

               文創若無養分 將被產業消耗殆盡

  所以,台灣還能保有多久的文化優勢?這一點,我是非常遲疑的。

  文創產業的源頭往往來自該國該地區的文化底蘊,文化藝術的“原創性”特質是其中最重要的基礎,如果沒有給予養份,只會被所謂的“產業”消耗殆盡。期許我們的政府不要再忽略實質的內涵,只談“產業”的表象;不要每每提及文創產業,就與“產值、量產、複製”劃等號,而是應同時想到如何讓文創的源頭更豐富與多元。只有政府的大力支撐,才可能有文化藝術的蓬勃與更多人才的投入。源頭只要有了足夠的資源,產業自然可以有更強的動力成長、茁壯,否則將只是空轉而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