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陷“嗆聲”泥淖里的台灣民主

http://www.CRNTT.com   2009-04-26 08:06:15  


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日前在“立法院”掌掴國民黨籍“立委”李慶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4日表示,黨“全力支持”邱議瑩,因為“她是被挑釁的”。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訊/台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深陷“嗆聲”泥淖里的台灣民主》,社論說,“嗆聲”作為“異議”的一種表達形式,對普羅大眾而言,原具有“政治除魅”的意義。但當嗆聲文化以沛然莫之能禦的姿態喧賓奪主,取代了異議政治及反對政治,遂使民主政治中一些比較嚴肅的價值和一些確有必要的辯論,也就隨之消失不見了。全文如下: 
 
  台灣政治的聒噪程度,在全球絕對屬於高分貝群;但要論它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似無可恭維。台灣民主為何變成一個高速空轉的漩渦,有待更深刻的討論,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出在“嗆聲文化”的喧賓奪主。

  環顧我們的政治,每天都充斥著以發洩情緒為目的的叫罵和指控。李慶華連珠砲般的挑激言詞,聽在一般人耳中也會覺得難以忍受;而邱議瑩的巴掌,亦把自己推到失態又失控的情境。兩個人的粗魯爭執,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卻帶給社會更多的煩躁與不屑。

  遺憾的是,這種嗆聲式的手法,近年已成為台灣問政的基本模式。“立法院”的質詢,多半不在爭辯政策是非,而以羞辱“內閣”官員、製造糾紛為能事;也因此,賴幸媛才會三赴“國會”卻上不了台。再看“雙英會”的問題,朝野都聲稱邀請對方晤談,卻又故意公開說一些刺耳的話,結果當然是誰也不想踏進對方的場子。包括成龍的失言,也見政客咬牙切齒地叫囂要取消他代言聽奧的資格。由此看,所謂活力充沛的台灣政治,其實不僅是野性未馴,也是自信心漸失,以致不知如何朝深化民主的方向推進。

  “嗆聲”作為“異議”的一種表達形式,對普羅大眾而言,原具有“政治除魅”的意義。但當嗆聲文化以沛然莫之能禦的姿態喧賓奪主,取代了異議政治及反對政治,遂使民主政治中一些比較嚴肅的價值和一些確有必要的辯論,也就隨之消失不見了。一個異議者提出論點時通常會說:“我反對這種作法,理由是……。”“我認為,採取xx方式會比較好。”但嗆聲者只要喊:“去你的!”“賣台!”“不愛台灣!”“下台!”“走狗!”請問:哪一種方式更有助於思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