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魏晉風度與現代人生

http://www.CRNTT.com   2009-04-14 10:36:13  


 
  飲酒

  酒是魏晉風度的典型寫照。曹操詩中就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嘆。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賢”的好酒狂飲。所謂“竹林七賢”,是對三國魏末七位人士的稱謂,他們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鹹、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阮籍是其中最喜歡飲酒的名士之一。據《晉書.阮籍傳》記載:“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政事,遂酣飲以為常。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鐘會數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東晉有個名士曾說:“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是很到位的。可見魏晉名士飲酒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解脫精神上的痛苦,保全性命。再比如,竹林七賢中的劉伶也是一個極其狂放不羈者,從他所作《酒德頌》來看,酒無疑成為他生命中的歡樂頌。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詩中總是有酒,他專門寫有《飲酒》一組詩。但是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卻指出:“有疑陶淵明之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為跡焉。”他認為陶淵明詩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借酒以寄意。

  魏晉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酒有助於這種境界的創造與形成,《世說新語.任誕》中記載:“王衛軍雲:酒正引人著勝地。”“王佛大嘆言: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複相親。”這些都說明酒有助於形神相親的合一,而藝術境界往往通過酒的刺激來創成,比如王羲之創作《蘭亭序》,李白的“鬥酒詩百篇”。當然,有些名士是想通過飲酒來醉生夢死,這是一種頽廢,我們當然不能贊同。還有的借飲酒來裝名士:“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這些都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服藥

  這裡的藥特指一種叫做五石散的礦石藥。五石散自漢代出現,至魏時因玄學宗師之一何晏的服食而大行於世,東漢時服食相當普遍,由魏晉至唐,經歷五六百年之久。五石散對年邁體虛、陽氣偏衰者,用的好的話,有一定的助陽強體作用,但是在養生求仙之風的影響下,許多人妄圖借此虛幻的神仙夢,於是當時許多人都來服食。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係》中也談到服食五石散,說在當時是有錢人的一種時髦,窮人是消受不起的。由於服食五石散後發熱,服食者往往要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於是不吃藥者也附庸風雅,跟著名人將衣服寬大起來了。還有許多吃不起藥的人會在路旁假裝藥性發作以擺闊氣,一副生怕不服食就跟不上時代的樣子。魯迅先生形象地說:“晉朝人多是脾氣很壞,高傲、發狂、性暴如火的,大約便是服藥的緣故。比方有蒼蠅擾他,竟至拔劍追趕;就是說話,也要胡胡塗塗地才好,有時簡直是近於發瘋。但在晉朝更有以痴為好的,這大概也是服藥的緣故。”有人認為這種風尚與今天的吃搖頭丸差不多,其實我認為二者的精神追求是不同的。不能簡單地加以比方。

  兩性解放

  這裡所說的“兩性解放”,並不是今天所謂“性解放”。而是指男女關係的進步。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曾經精辟地指出,兩性關係是人類最基本的關係,從兩性關係的內容之中,可以判斷出每一時代中的文明程度。魏晉名士在男女關係上衝破了三綱五常的束縛,它通達而不荒亂,不同於南朝宋齊宗室的淫荒。有些性情中人,如阮籍之輩常常做出一些荒誕之事。如《世說新語?任誕》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