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謝明輝:對應胡六點 台灣須有智慧

http://www.CRNTT.com   2009-01-24 00:15:57  


 
  (二)“一國兩區論”與“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之辨析

  馬英九於2008年9月時曾表示,依據目前“憲法”規定,“台灣地區”與“中國大陸地區”乃是“一國兩區”之概念。所謂“一國兩區”,意指“憲法”與相關法令之制定中觀之,民國36年7月政府宣布進入動員戡亂時期,“中國人民共和國政府”即為“中華民國”政府“待戡之亂”,中國被事實上區分為“自由中國”及淪陷之“匪區”。而自1991年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不再被視為“匪”,而被視作對於大陸地區有統治權之統治團體是事實存在。在互不否認及解決兩岸人民往來之實質問題的前提下,因而制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馬英九認為,此一“一國兩區”之定位係自李登輝結束動員戡亂後,台灣基於“憲法”上一中應有之定位。因此,1999年之“特殊國與國關係”或2002年“一邊一國”之論述,不僅不符合“憲法”規定,亦將造成台灣安全之危機。

  馬英九對於兩岸關係“一國兩區”之定位,被反對者認為係出賣台灣主權,將台灣自我矮化為如同香港、澳門之“特別行政區”之地位。反對者因而戲稱馬英九之職稱應非“總統”,而是“馬區長”。實則,依照馬英九言必稱“憲法”之脈絡觀之,“憲法”事實上仍係維持“憲法上一中之定位”。此一政治上事實,從“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制定即可得知。對於兩岸人民關係事務,並非適用“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國籍法”,而係統一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作特別規定。若否認“憲法上一中”之定位,即是鴕鳥式地完全昧於目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存在事實,而僅係以意識型態為導向之語言操作。

  在此前提下,對岸所主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與台灣“憲法上一中”所推演出的“一國兩區”,即具有本質上之差異。其中最主要者,即為對於“一個中國”之中國概念無法釐清。此亦即為在九二會談中,無法獲得解決之“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問題。依照“憲法”規定,“‘中華民國’基於三民主義,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國”,換言之,台灣之“憲法”上一中,係以民主共和之“中華民國”為內涵;但在對岸之定位下,一個中國當然係指具有中國大陸實質統治權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主權必須被其吸收包涵。在台灣“收復大陸”已是政治現實上之不可能的情況下,再加以台灣內部多元之意見衝擊,是否果真有意願“收復大陸”亦已為一深受爭議之問題。未來兩岸應如何在和平的道路上繼續發展,仍有待兩岸更進一步之討論與協商。在兩岸關係發展似已走到分水嶺之當下,“胡六點”的聲明因而對於台灣更具有實質重大之意義,而值得我們加以深思。

  (三)台灣應如何看待“胡六點”:發揮水的精神與特質

  如前所述,不容否認儘管“胡六點”提出在經貿、文化等各方面之利多,但是必須以“恪守‘一個中國’”為前提,換言之各項發展必須以一個中國為其基本框架,在一個中國之前提下方有進一步和平發展之可能。“胡六點”延續過去葉九條、鄧六條、江八點以來之思考脈絡,各項發展乃是一國兩制之延伸。

  從近六十年兩岸對立之歷史發展軌跡,以及兩岸領導人之互動可以得之,正如同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又言“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水是天下最柔軟、最善於順應外在變化的物質,滋養萬物生長而無孔不入,因此老子認為“上善若水”。另一方面從現在科技的角度觀之,水儘管柔軟,但聚合水的力量,小者可以滴水穿石,大者可以運用“水刀”之作用,進行金屬、石材等堅硬物質之切割工作。因此水的精神與特質,運用在政治與兩岸關係上,將是台灣看待“胡六點”之最好方向。

  眾所皆知,水有三化,汽化、液化、固化,故台灣若能發揮水的此一特質與精神,無孔不入、無所不在、無固定模式、無堅不摧、無所阻擋,面對大陸的強勢作為,必能四兩撥千金以柔克剛,化解危機。相反地,台灣若以強硬的反彈、激烈的台獨主張與之對抗,如同大風起時以堅硬的樹幹與之對抗的大樹一樣,隨時有被催折的危險。台灣應效法小草看似柔弱,卻懂得以順應風勢、改變型態,安然度日。只有運用水“無孔不入”、“順應外在變化”之特質,而應非以“硬碰硬”的蠻幹方式解決,而應趨吉避凶,以迂迴之方式,避過危險、繞過阻礙,而達到最終之目標。

  換言之,台灣面對已成為世界第二超強的大陸,若以強勢之方式與之對抗,只是徒增自己的危險,對於台灣的生存卻毫無助益,更談不上如何藉大陸壯大自己,增加台灣人民的福利。唯有效法水的精神與特質,在不知不覺中,方能獲致意想不到的成效。此即為兩千年前孔子所言“小國事大國以智”之真正意涵。在軍事武力與國際地位不如對岸之情況下,唯有以“柔”、以“智”取勝,方有獲得更進一步發展、拓展空間之機會。“胡六點”的“一個中國原則”看似對台灣挖下陷阱,但若台灣無法自知而自亂陣腳,選擇以強硬方式對抗,則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而無福消受“胡六點”帶來的好處。台灣唯有展現水的精神與特質,方能立足百世,將大陸不論是葉九條、江八點還是“胡六點”,均能轉化為對台灣最有利的良方補藥。如此,台灣便能進入最具國際競爭力之前列。

  四、結論

  本文自歷史之角度著手,探討三次國共合作,以及歷年來兩岸對抗之軌跡與雙方領導人互動之歷程,在在均顯示出台灣在困頓的國際環境中力求生存,以及與對岸尋求發展之努力。“胡六點”延續中共過去的主張,但在其中又特別突現其特殊之歷史定位,對於台灣而言,在金融海嘯之席捲下,如何透過兩岸和平發展,開創台灣經濟文化之新局,即為“胡六點”後值得台灣關注之問題。如何在“一個中國”之各自表述下,獲得發展之空間與利益,並解決台灣內部之爭議,本文認為透過“智慧”與“柔軟”的手段,正是台灣之機會,使台灣在兩岸關係中更獲得長遠發展之優勢與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